-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题幼儿园课程的教育教学计划
课 题:幼儿园课程设计原则
设计教师: 王超 课时:4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原则。 能力与技能目标 掌握幼儿园课程设计的方法。 情感目标 培养学习积极性和认真的态度。 教学重点 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原则。 教学难点 掌握幼儿园课程设计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解法、示范法、案例分析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师教学准备 1.案例。
2.PPT,幼儿园教师教学参考用书(教案) 学生课前准备 课前复习:幼儿园课程设计
课前试教:数学活动——认识数字1、2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个别学生开展片段教学(数学活动——认识数字1、2)
谈话导入:做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教学设计是教学基本功,怎样科学设计教案?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就是运用教育的原理、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教育目标为核心,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前提,以实现教育计划规定的任务为宗旨,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恰当的内容和方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分析试教情况,引出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 一、整体协调性原则
1、讲解:要实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要促使幼儿正确地感知客观事物和现象,帮助幼儿形成对事物的正确态度。同时要注重道德品质教育。
2、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整体协调性原则。
科学活动:青蛙的成长变化。
一种设计是主题综合设计,一种设计是单一的一节课设计。主题综合设计体现的是整体性,课程设计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设计一:主题教学形式。安排时间为两三周甚至一月,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活动,称为主题教学形式,体现教学内容的整体协调性。
课程内容设计:
生活活动——观察饲养小蝌蚪;
科学认知——青蛙的生长变化;
语言活动——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美术活动——画“青蛙”;棉签画“小蝌蚪”;
音乐活动——歌唱“小青蛙”;音乐游戏“小青蛙捉害虫”等。
设计二:集中教学形式。体现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课程实施过程设计:
①谜语引出学习主题——“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长大有脚没有尾。”
②结合图片认知,了解青蛙的生长变化。例如“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前腿还是先长出两条后腿?”这是一个比较混淆的知识点,在引导幼儿学习时,要注重知识的科学性。
二、艺术性、趣味性原则
1.注重艺术性。一方面充分利用艺术作品、艺术手段来增加活动的艺术性。如选用音乐歌曲、舞蹈、或是绘画作品来增加活动的艺术性。另一方面教师要提高教育手段的艺术化。抑扬顿挫的语气、落落大方的体态语、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甚至对整个活动节奏的控制、老师的亲和力都体现着教育的艺术性,可以让受教育者愉悦身心,增加美感。
2.注重趣味性。兴趣是孩子学习的最佳动力。首先,选材要关注孩子的喜好,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来进行教学。其次,教师语言要生动形象,以饱满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投入到活动中去感染幼儿,调动幼儿,鼓舞幼儿,使活动过程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还有,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以愉悦的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对点案例分析:科学活动《认识卵生动物》
①导入活动设计:利用歌曲增加活动的艺术性。
用歌曲《小小蛋儿把门开》引题。
集体表演“小小蛋儿把门开,开出一只小鸡来,
毛茸茸呀胖乎乎,叽叽叽叽唱起来。”
②教育形式设计:利用游戏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体验活动:用“动物出壳”游戏,了解 “哪些动物宝宝是从蛋里孵出来的?”
通过自主体验游戏, 感受游戏在活动中的趣味性。
游戏设计如下:用两张旧报纸剪成椭圆,边缘粘贴成蛋状, 下端开口,套在幼儿头上,幼儿破蛋而出(撑破报纸),并模仿各种动物动作,讲述从蛋里孵出什么。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利用歌曲、或是游戏活动,能引起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幼儿会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中。
三、直观性原则
运用直观手段,引导幼儿获取感性认识,帮助幼儿获得直接经验。
1.可运用直观的语言、动作、声音或图画使幼儿模仿学习。
2.向幼儿展示各种实物、卡片、教具等,使幼儿形成感性化认识。
3.利用现代化的视听工具——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幼儿感性认识。
案例分析:数学活动《认识数字1、2》
用卡片、教具、实物进行直观教学。
①出示数卡,认识数字1的外形。“这是数字几?”
②用实物如小棍、铅笔、尺子、火腿肠等,感知“1像什么?”
③用教具如挂图,让学生找一找“图上什么物体是1个?”了解数字的实际含义——即“1可以表示数量是1的任何物体”。
活动中,用数卡、图片等教具以及实物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幼儿形成数概念,理解了数字的实际含义。
三、活动性、主体性原则
1.活动是幼儿的基本形式。
2.幼儿是学习发展的主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