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客血脉则气血凝滞.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寒客血脉则气血凝滞

第1节 病因 人体各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它们在不断地产生矛盾而又解决矛盾的过程中,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从而保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当这种动态平衡因某种原因而遭到破坏,又不能立即自行调节得以恢复时,人体就会发生疾病。 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以及外伤和虫兽伤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使人发生疾病。 此外,在疾病过程中,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着的,在某一病理阶段中是结果的东西,在另一阶段中则可能成为原因,如痰饮和瘀血等,既是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反过来又能成为某些病变的致病因素。 1 六淫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淫,有太过和浸淫之意。由于六淫是不正之气,所以又称其为“六邪”。是属于外感病的一类致病因素。 正常的六气不易于使人致病。 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的情况下,称为“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六气”是万物生长的条件,对于人体是无害的 。 当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天应温而反寒,秋天应凉而反热等),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过剧的暴冷暴热等),在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六气才能成为致病因素。 六淫致病,一般具有下列几个特点: (1)季节性: 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有关,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初秋多湿病,深秋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 (2)外感性 六淫为病,其受邪途径多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故又有“外感六淫”之称。 (3)地区性 六淫为病多与人体所处地域和居处环境有关。如西北高原地区多寒病、燥病,东南沿海多湿病;久居湿地常有湿邪为病,高温环境作业又常有燥热或火邪为病等等。 (4)相兼性 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侵袭人体而致病,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如风寒感冒、湿热泄泻、风寒湿痹等。 六淫致病从今天的临床实践看,除了气候因素外,还包括了生物(细菌、病毒等)、物理、化学等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病理反映在内。 1.1 风? ?风为春季的主气,但四季皆有风,故风邪引起的疾病虽以春季为多;但不限于春季。其它季节亦均可发生,中医学认为风邪为外感发病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致病因素。 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如下: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2)风性善行而数变 3)风为百病之长 4)风性主动 1.2 寒?? 寒为冬季主气。在气温较低的冬季,或由于气温骤降,人体注意防寒保暖不够,则常易感受寒邪。此外,淋雨涉水,或汗出当风,亦常为感受寒邪之重要原因。 ?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如下: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2)寒性凝滞 (3)寒主收引 1.3 暑? ? 暑为夏季的主气,乃火热所化。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夏至以后,立秋以前,所以《素问·热论》又说:“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邪纯属外邪,无内暑之说。 ?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如下: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为夏季火热之气所化,火热属阳,故暑属阳邪,暑邪伤人,多出现一系列阳热症状,如壮热,心烦,面赤,脉象洪大等。 (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暑为阳邪,阳性升发,故暑邪侵犯人体,多直入气分,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汗出过多,则耗伤津液,津液亏损,即可出现口渴喜饮,尿赤短少等症。在大量汗出的同时,往往气随津泄,而致气虚。所以伤于暑者,往往可见气短乏力,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3)暑多挟湿 暑季除气候炎热外,且常多雨而潮湿,热蒸湿动,使空气中湿度增加,故暑邪为病,常兼挟湿邪以侵犯人体。其临床特征,除发热,烦渴等暑热症状外,常兼见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泻而不爽等湿阻症状。 1.4 湿?? 湿为长夏主气。夏秋之交,阳热下降,氤氲熏蒸,水气上腾,潮湿充斥,故为一年之中湿气最盛的季节。湿邪为病,亦有外湿、内湿之分。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居处潮湿等外在湿邪侵袭人体所致。 内湿则是由于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所形成的病理状态。外湿和内湿虽有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又常相互影响。伤于外湿,湿邪困脾,健运失职则易形成湿浊内生;而脾阳虚损,水湿不化,亦易招致外湿的侵袭。 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如下: ?(1)湿性重浊 “重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