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世纪90年代英国工人题材电影中男性形象解读
20世纪90年代英国工人题材电影中的男性形象解读
20世纪90年代是整个英国电影界的“焦虑时代”,其时的英国政府将翼护下的电影产业,直接推向好莱坞主导及今的世界电影大市场,巨大的竞争压力为英国电影带来“外患”之时,恰是其深入挖掘“内忧”之日,英国电影开始了“焦虑”状态下的“新英国电影”范式的探索。电影作品中由于较多展现女性世界,而忽视了传统父权社会中的男性隐藏在其雄性气质与威猛形象下的身份焦虑,英国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现实将这种男性身份焦虑施加在英国工人阶级的男性身上。
一、男性身份焦虑分析
(一)男性身份焦虑的渴求失衡
作为世界工人运动的摇篮以及世界工业革命的发祥地,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化,但是,仅仅在工业化完形之后的一个多世纪,即出现了以居于社会最底层的英国工人阶级为主要波及对象的社会低潮。《底层生活》(1991)以白描的艺术手法刻划了一个典型的英国建筑工人的平凡人生。影片中的男性角色以踢踏舞与粗犷配唱建构工人阶级形象,这二者的结合不啻是英国普通工人对男性身份焦虑的一种发自心底的渴求解脱却现实无助的呐喊,恰如影片中所叙述的,最底层的工人阶级在当时的感受是“回归黑暗,凝视苍穹,仰望星辰,不惧漂零”,颇有一种“无语问苍天”的悲怆之感。
(二)男性身份焦虑的精神荒芜
英国工人阶级男性的身份类型并不复杂,从英国男性的几种主要类型来看,不外乎霸权类型、共和类型、从属类型与边缘类型。英国20世纪90年代工人阶层广泛出现了泛身份类型的男性主导与支配危机,以及男性身份的失意与现实导致的身份弱化危机,这些因素从不同程度上加剧了整个英国工人阶层中男性的普遍的身份焦虑。社会冷漠与人情冷酷所造成的父权精神失衡与男性精神荒芜,才是英国工人阶级中男性身份焦虑的主因,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之下,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对于父权与男性身份的一种类似自我遗弃式的焦虑。
(三)男性身份焦虑的期望失意
男性普遍存在着潜意识下的雄心勃勃与跃跃欲试,这种潜意识支配下的男性必然会出现支配性为特质的父权角色与身份建构,这种现象在英国工人阶级中表现得尤为普遍。由于时代特质间接性地导致了英国社会工人阶层整体的无意识,以及整体的普遍失意,这就带来了英国工人阶级中男性身份的无法顺遂,现实的身份扭曲与身份异化直接对英国工人阶级中的男性造成了身份焦虑。这些因素形之于电影中的工人题材,则为观众描绘了一幅英国后工业时代的浮世绘,众多英国电影作品中隐而未露的是远比那些空洞理论更加露骨的男性身份的渴求失衡、男性身份的精神荒芜以及由此二者影响下的男性身份的期望失意。
二、男性身份焦虑表现
(一)男性身份焦虑中的“彷徨”
英国后工业时代男性的身份焦虑自有其共性与代表性,这种共性表现在整个社会的漠然劣根,而代表性则表现在包括但不限于英国工人阶级的泛社会化的男性身份焦虑上,社会劣根的影响直接导致了英国的泛工人阶级的愤世嫉俗的普世表现。《赤裸裸》(1993)由其片名即已流露出了英国下层工人阶级对于以流浪所隐喻的随性无奈生活的赤裸裸的形诸于颓废与迷离的“彷徨”,全片的冷色调将这种“彷徨”的气氛渲染得愈加深刻,那种英国工人阶级生活状态中的“彷徨”亦显得更加无奈,影片为观众展现了一个广角的现代社会的冷酷所造成的工人阶级的颓唐。
(二)男性身份焦虑中的“痛楚”
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工人题材电影常以粗糙凌乱的构图,尖锐且犀利地刺痛着观众的神经。影片《切勿吞食》(1997)集中反映了英国工人阶级焦虑表现,对后工业时代的工人阶级进行了深刻的透视,抓住了其中的痛苦的本质,即由渴求而倾向,由倾向而期望全盘破灭或无望后的精神绝望,影片中的男性形象塑造抓住了情绪中的“燥”与氛围营造中的形式上的“乱”。将20世纪90年代英国男性的身份焦虑提高到了一个由导演本人切肤之痛而令观众痛彻心扉的程度,同时进行了理性的升华。其实电影不只是电影而已,更是对此年代整个英国工人阶级现状的身份焦虑。
(三)男性身份焦虑中的“绝望”
20世纪90年代,英国电影开始以其“现实之眼”为观众展现英国工人阶层以及工人运动影响之下的震撼人心的意象。《捕鼠者》(1999)反映了清洁工人罢工后的社会画卷,瑞恩被运走的尸体与启幕中瑞恩的活泼调皮的对比,带给观众的是“悲莫悲兮”的生离死别的绝望感。以影片的金黄色背景与幽暗忧郁气氛的映衬下,将那种男性身份焦虑的绝望气氛的烘托更是到达了极致。虽然导演坚持认为这是一部绝望中寻找美的影片,怎奈影片带给观众的“绝望”太深,以至于观众有些负重难返,虽然明明从那条污浊的河流中看到了希望,但是,绝望情绪已然失禁,于是,悲惨的现实仍然牢牢将观众困在绝望之中。
三、男性身份焦虑消解
(一)男性身份焦虑的乘积式消解
由英国工人阶级的持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