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0Tesla场强下全身类PET与常规MRI技术对转移瘤显示能力对比研究
3.0Tesla场强下全身类PET与常规MRI技术对转移瘤显示能力对比研究
【摘要】 目的:了解3.0TMR全身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类PET成像/DWIBS)相对于MRI检查对局部转移瘤的显示能力,进而进一步评价其对全身转移瘤诊断的应用价值及优缺点。方法:搜集全身类PET检查并同时/短期内行MRI一个以上部位检查的病例19例,比较相同检查范围内转移瘤累及的范围、病灶数目。结果:相同扫描视野内,全身类PET图像(结合原始图像)受累单元与MRI图像相比:骨骼系统显示率为308/340、淋巴结显示率32/68、原发灶显示率3/8。结论:全身类PET成像技术对全身原发性、转移性肿瘤有很好的显示能力。
【关键词】 类PET; 转移瘤; MRI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05.059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是当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中一项功能成像技术,它体现了活体组织中水分子的弥散状态情况、细胞排列的密集程度,对发现病变、判断病变良恶性具有重要价值。利用机床内置线圈,采用对人体整体信息分段采集而后拼接得出全身DWI图像资料,因后者图像资料黑白翻转后与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图像极为相似,故也称为全身类PET技术。头颅、腹部的局部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诊断准确性高。本文重点讨论恶性肿瘤全身转移病例在背景抑制全身弥散成像中与同范围MRI检查病灶范围的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临床手术、活检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病例19例,患者行全身类PET检查同时或前后2周内行常规MRI检查。男7例,女12例,年龄38~78岁,平均55.6岁。其中前列腺癌4例,乳腺癌5例,肝癌3例,胃癌2例,胰腺癌2例,肺癌1例,直肠癌1例,结肠癌1例。
1.2 MRI检查
1.2.1 扫描参数 MR机型:GE3.0T超导型磁共振机,采用机器内置线圈。全身类PET扫描参数:TR:6000 ms,TE:Mminum,TI:220 ms,b-value:800 s/mm2;slice Thickness:8 mm,slice spacing:0 mm;NEX:4,phase FOV1、FOV40。
1.2.2 方法 全身类PET扫描方法:除腹部检查病例采用呼吸触发扫描技术外,脊柱、盆腔均在自由呼吸下常规扫描。
1.2.3 类PET后处理 MIP重建并剪接去除图像表层噪声伪影。
1.3 资料分析
1.3.1 因部分病例弥漫性转移,转移灶分布广泛并不同程度融合,无法统计转移瘤具体数目。本文以每个椎体及其附件、单侧髂骨翼、单侧耻骨、单侧坐骨、单侧股骨、一个实质脏器为一个计数单元,原发灶为一个计数单元,淋巴结按大体分布区域为一个单元(如每侧腋窝及腹股沟、颈、胸及腰段脊柱旁、肝门区域、盆腔)。
1.3.2 MRI检查影像资料与相同范围全身类PET资料对比。
1.3.3 对全身类PET重建图像富含水或有疑问区域需以形态和ADC值为主要方式排除图像伪影、长T2驰豫组织透过效益。ADC值计算 b值按公式ADC=In(SI2/SI1)/(b1-b2)计算,SI1、SI2本别为b1=800 s/mm2、b2=0 s/mm2时DWI像上病灶的信号强度,In为自然对数。对原始像进行ADC值测量,取病灶中心层面,兴趣区(ROI0)小于病灶。
2 结果
19例转移瘤病例相同范围内全身类PET及常规MRI检查观察结果见表1,骨骼系统、淋巴系统受累概率最高,淋巴结、原发灶计数结果差别最大,实质脏器(前列腺、肝脏)计数差别最小。
3 讨论
3.1 全身类PET成像技术应用前提 近年来随着磁共振设备的发展和一些快速序列的临床应用,全身类PET图像成像时间进一步缩短并成像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逐渐成为体部肿瘤的一种新的磁共振研究方法。通过应用快速成像技术和背景/和脂肪抑制技术以及平面回波成像(EPI)序列及SENSE等超快速成像技术,使用单次激发EPI一次采集全部K空间数据,最大限度减少运动所造成的误差,抑制或减弱运动伪影,达到暂时冻结呼吸、心脏搏动等运动;用高梯模式尽可能缩短TE,使得在自由呼吸下进行采集高分辨率、高信噪比图像得以实现。
3.2 体部肿瘤在背景抑制全身弥散成像中的信号强度取决于病变组织内水分子弥散受限情况及组织T2弛豫时间。因此,具有长T2弛豫时间的组织例如血管瘤、囊肿、消化道黏膜因为透过效应在弥散图像出现一定程度的信号增高。恶性肿瘤如原发性肝癌、乳腺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 VIP
- 《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课件.ppt VIP
- DB63_T 371-2001 蚕豆陵西一寸品种标准(青海省).pdf VIP
-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10月学习质量检测化学试卷.doc VIP
- 第06课藤野先生(20张PPT).pptx VIP
- 青岛版2024-2025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漂亮的粘贴画-11-20各数的认识》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VIP
- 关于市民对“广州交警”微信使用情况调查(可编辑).doc VIP
- 画法几何之父蒙日.pdf VIP
- 高中课前三分钟的励志演讲稿.pptx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图解 (前人笔记非常详细).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