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圈和群落型
生物圈和群落型
地球的外壳是一层坚硬的岩石,称为岩石圈。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一个薄层。岩石圈的外部有水的地方称为水圈,地球周围的大气称为大气圈。土壤、岩石、水、大气加上来自太阳的辐射能,构成了地球的无机环境,生物就生活在这一环境之中。生物圈(biosphere)是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的总称。
从厚度上看,生物圈只占地球上下薄薄的一层,从海平面往上不超过10km,往下到植物根达到的水平和海洋有生物存在的深度为止,生物就生活在这一厚度之中,其中从高山上树顶直到海水下面有植物生长的地方之间,生物最为密集。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日光是这一生态系统的能源。日光的照射,加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生物圈的环境中出现了风、雨、潮汐、水流等多种运动,也使生物圈的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气候条件。因此,生命长期进化发展的结果,不同地区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生物群落。然而,地理和气候条件相似的环境无论相距多远,都有相似的生物群落。例如,不同地区的沙漠,生物种类虽然并不相同,但是它们趋同进化的结果,在形态上,特别是在适应性上都很相似:它们都能耐干旱,都有防止或减少水分蒸发的能力或行为(如昼伏夜出)等。因此,各地沙漠都属于同一生物群落型(biome)。我国云南西双版纳有热带雨林,印度、南美等地也有热带雨林,它们的地理条件如温度、湿度等相似,生物种类也很相似,因此它们属于同一群落型,即热带雨林。
就生物的栖息地而论,群落型可分为陆生和水生两大类。
(一)陆生群落型
1.热带雨林(tropical rain forest)
主要分布在中美和南美的赤道附近、亚洲东南部、非洲中部和西部及澳大利亚东北部。我国热带雨林分布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海南岛以及台湾南部等地。最大的热带雨林当属南美的亚马逊原始森林,其林材蕴藏量占世界总蕴藏量的45%。
热带雨林雨量丰富,光照经常12h,温度稳定(平均约26℃)。优势植物是高大的常绿乔木,约占雨林植物种的70
热带雨林很多植物都有经济价值,包括木材植物、药用植物、芭蕉、木菠萝、草菠萝、芒果、番木瓜等。动物种类也很多,但每种的个体数却较少,如长臂猿、懒猴、眼镜猴、象、犀鸟、鹦鹉、蛇,以及多种昆虫、蚂蟥、蚯蚓等。
热带雨林的土壤肥沃度低,树叶脱落后在地面上很少积累,或被动物所食用,或很快分解,而为植物所吸收,因而土壤很少收益,并且由于雨水多,土壤被冲刷,氮、磷、钙等矿物质含量很低。所以热带雨林一经砍伐,就要变成一片荒地,很难恢复其郁郁葱葱的面貌。
为什么热带雨林的物种如此繁茂?有人认为这是由于热带雨林的不稳定性所致。由于不稳定,还在继续变化,生物在这种条件不稳定的环境里生活,很难说谁是竞争中的胜者,谁将被淘汰。今天这一种生物占优势,明天条件变了,另一种生物又占优势了。由于缺少持久的朝向一个方面的竞争,就难以出现某些物种被淘汰的情况,结果物种就越来越多了。这些物种大多是狭适应性的,因为热带雨林提供的生态位是狭窄的。例如,透入雨林地面的日光极少,不及射到雨林总日光量的1%,因而林中只有那些只能生活在弱光环境中的植物。而物种多了,资源有限,各物种的数量也就少了。另一个可能是由于不稳定,热带雨林不断地为生物提供新的栖息地,这就为新的物种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因而随着热带雨林的不断发展,新的物种也在不断产生。
2.红树林(mangrove forest)
这是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沿海泥滩上的主要由红树所组成的一种特殊群落。红树(mangrove)主要是红树科(Rhizophoraceae)和马鞭草科(Verbenaceae)的植物,这些植物都是常绿的灌木或小乔木,耐盐,以支持根固着于泥浆中,随时经受潮水的冲击,涨潮时几乎全部淹没,只留顶部树干部分。
我国海南岛、福建、广东及台湾沿海均有红树林。它们的支持根发达,彼此交织成网,有防护海岸,减少海水冲击的作用。
3.热带落叶林(tropical deciduous forest)
这是热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地区的群落。最典型的热带落叶林是季雨林(monsoon forest)。东南亚地区,如印度、缅甸和我国南部都有分布。季雨林地区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雨季时枝叶繁茂,旱季时大多乔木落叶,但下层一些灌木则保持常绿。乔木有柚木、紫檀(Pterocarpussantalinus)、檀香木(Santalam album)等。我国的季雨林常绿树较多,有时常绿树甚至超过落叶树,下层的植物很密,如竹、某些棕榈科植物等。
4.萨瓦纳(savanna)
或称稀树草原。这是具有稀疏乔木、灌木的高原草地,分布于热带季节性干旱地区。非洲和南美洲有很大的萨瓦纳,我国有无此种群落,尚难确定。萨瓦纳主要乔木为金合欢(Acacia)、柏林豆(Berlinia)等,非洲萨瓦纳的动物有斑马、大羚羊、长颈鹿、猎豹以及驼鸟等。由于降雨有季节性,因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