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指桑骂槐和指鸡骂狗意义之辨
指桑骂槐和指鸡骂狗意义之辨
【摘要】成语的出现与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资料有关,了解相关的民族文化背景和历史资料是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的前提。本文根据有关资料,从文化色彩的视点,指出槐桑是分别象征尊卑不同身份的人,指桑骂槐是弱势者对强势者含沙射影的谩骂方式;鸡狗皆为禽兽之物,无贵贱之差别,指桑骂槐不同于指鸡骂狗。
【关键词】汉语成语 文化色彩 词义解释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化信息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关系十分紧密,人们学习、研究一个民族的语言,往往要涉及这个民族的文化。汉语言是汉文化的表征,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认识自然和社会中所创造的灿烂文化无不在汉语中得到广泛而深刻的反映,而这种反映又首先体现在汉语词汇平面上。作为词汇重要组成成员之一的汉语成语,更是汉民族文化的精华,最富有汉民族的文化特征。本文从文化色彩的视点来分析成语的含义,旨在纠正一些成语的错误解释。
几乎所有的汉语词典对指桑骂槐都这样解释: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也叫指鸡骂狗。但问题是,指鸡骂狗可说成指狗骂鸡和指猪骂狗等,而指桑骂槐能否说成指槐骂桑和指槐骂桃之类呢?显然不能。试看下面指桑骂槐的用例。
(1)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那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树骂槐树的抱怨。(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
(2)李翠花刚要说话,门口突然传来“嘭”的一声摔碎暖瓶的声音,接着便是钱洗云婆婆尖利的呵斥声:“你这个不长眼的东西!也不看看这是在谁家?每天不是摔盆砸碗就是胡说八道,真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
“不是我摔的!”小保姆委屈的辩解道。
“你别的没学会,倒学会顶嘴了!看我不撕烂你这张到处挑拨离间乱说的嘴!滚!都几点了还不滚!”
“咦?我怎么听你婆婆好像是在指桑树骂槐树的骂我与孙大姐啊?你听听她话里有话的那些话,根本不是在骂保姆,是在撵我们走!”(无名氏《指桑骂槐》)
王熙凤是贾府中最大的管家奶奶,她精明强干、率直泼辣,因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其他管家奶奶虽然心中不爽却也无可奈何,只能指桑骂槐。婆媳矛盾历来是家庭的基本矛盾,婆婆和媳妇都因为顾忌同一个男人,经常彼此之间指桑骂槐。例(1)、例(2)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骂者对被骂者都有所顾忌,不敢明骂,只能含沙射影,以泄心中不满。
槐树和桑树是两种差别很大的树。槐树羽状复叶,树冠浓密,适宜人们乘荫纳凉,所以古代公卿大夫的庭院里都种槐树作为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据《周礼?秋官》记载: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见天子时,站在槐树下面。《周礼?朝士》也有记载:“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公庶在其后。”因此,槐树历来被视为公卿大夫之树,代表朝廷高位。《陈书-侯安都传》有说:“位极三槐,任居四岳。”任畴的《桓宣城碑记》:“将登槐棘,宏振纲网。”这里的槐棘都是代表位高权重的人物。而桑树是乡村随处可见的普通灌木,叶子用以喂蚕,十分平凡,往往作为弱势者的象征,所以,当人们对某个人敢怒不敢言的时候就拿弱势者出气,这种以拿弱势者出气来表达对强势者不满的现象就叫“指桑骂槐”。而鸡和狗都是禽兽之物,没有贵贱之别。所谓鸡鸣狗盗者,都是一类货色。可见,指桑骂槐不同于指鸡骂狗,虽然两者都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但指桑骂槐表现出骂者与被骂者势力地位的不对等,而指鸡骂狗则表现不出这种差别。
汉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而固定下来的短语。它们或来源于神话寓言,或来源于历史故事,或来源于古书成句,或来源于口头俗语。总之,它们都来源于中国的文化,具有中国的文化色彩。
所谓文化色彩是指成语的相关背景知识和历史资料。了解成语的相关背景和历史资料是正确理解运用成语的前提。例如,受女子喜爱的,叫交桃花运。为什么说是“交桃花运”而不说交别的花运呢?因为桃花自古就与女子有关。在《诗经?桃夭》里就有用“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的诗句来描写女子出嫁的情景和赞美新娘的先例。到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也用桃花描写女子,其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因此,人们把得到女子的喜爱叫“交桃花运”。“说曹操曹操到”是一句很流行的俗语,但很多人都把它的意思理解为:一说某人某人便到。笔者认为,这样的理解不符合这句成语的含义。因为曹操在历史上是一个性格特别多疑而且狠毒的人物,“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是他思想性格的深刻写照。在人们的观念里,曹操已经变成一个多疑而容不得别人背后议论的代名词。所以,“说曹操曹操到”是形容某人耳目众多,动作迅速,随时都可能出现在议论者的面前。“东郭先生”和“南郭先生”不是仅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