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文化现实教育价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状元文化现实教育价值

状元文化现实教育价值   “状元”,一个让人激动人心的字眼;“状元”,代言了成功和优秀,高中状元,金榜题名,是封建社会众多读书人的梦想。时至如今,说到“状元”,依旧令人怦然心动,只因“状元”是个美好的字眼、美好的称誉,寄托了人们美好的心愿。   在溧水县第二实验小学,“状元”“小状元”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热词,每每说到“小状元”,第二实小人对自己的所做所获,点点滴滴,如数家珍,对历史馈赠的独特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的敬重、呵护与传承,其殷殷之情溢于言表。   俞栗其人,状元坊其事   先贤早已作古,其牌坊遗迹也不复存在,但其人其牌坊的记载还在、影响还在、价值还在,这是历史慷慨馈赠给后人的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可视为溧水历史、溧水文化、溧水教育的一座里程碑。   溧水县第二实小始建于1980年,校址位于溧水县永阳镇状元坊社区。俞栗和“状元坊”的故事不是民间传说和野史演绎,而是一段历史的真实,《宋史》和《俞氏宗谱》等均有记载。   俞栗,溧水县孔镇人,北宋崇宁五年(1106)赐进士第一,为溧水县有史记载的第一名状元。俞栗榜取后,初授承事郎秘书正字,转起居舍人给事中。在任期间,为官清正,曾上书论学并提出在外为官应“监司守令”,对地方官的管理与职守富有独到见解,对此,徽宗皇帝极为赞赏,由此历官御史中丞、翰林学士知制诰,直至赐袭衣金带,任兵部尚书。后因屡与蔡京意见不合,贬为常州团练副使,太平州安置,后虽任江宁知府,实际上已达到告归林下的心愿,未几即致仕(退休)家居。   俞氏家族溧水一支成为溧水望族,从北宋真宗天禧年间至宣和年间,先后有十人考中进士。俞栗曾亲作《俞氏十榜传家记》以记其事,追念先泽,刻石垂训,传为美谈,“联翩十榜,名显中山”之说更是遐迩闻之。   俞栗在政治生涯的鼎盛时期,得朝廷旌表,北宋崇宁五年(1106年),徽宗皇帝敕建状元坊,溧水县府选址于溧水城北门桥南(今中大街邮政局处)开工建造,是年建成。   据《俞氏宗谱》“重修状元坊记”,该坊是“乌头棹楔”,相当宏美。从该谱插图中可见此坊为楼宇式双层木结构,四柱屏立,挑檐斗拱。有记载称:飞龙盘柱戏明珠,四柱屏立浴晓日。重檐斗拱,纷纷御柳问宫花;翠霭流云,淡淡祥光笼瑞影。俞栗牌坊前后历宋、元、明、清各朝,几经修葺,虽未能尽复旧观,其风范却经久不衰,后世妇孺皆知。据《溧水县志》记载:该坊经历宋代和元代后,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修葺如新。清代曾于康熙六十年(1721年)、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光绪七年(1881年)4次修葺。太平天国时被毁,光绪七年(1881年)又再次修复。直到1937年11月29日,日军飞机轰炸溧水县城,一颗烧夷弹击中状元坊,这座木制的牌坊连同周围的商铺陷入火海。烧了几个时辰之后,状元坊一带瓦砾遍地,满目疮痍,人们唯有跌足长叹而已。   追溯历史,当初与俞栗状元牌坊遥相辉映的还有位于县城北面分龙岗附近的插竹亭。宋哲宗元祜年问,此地住着溧水望族人家俞氏,俞氏为防止花枝倒伏所插竹枝竟然全都成活。期间,北宋词人周邦彦贬任溧水县令,一日拜访俞氏,见此景象甚觉奇异,认为乃是吉祥之兆,遂建议主人建造一亭,亲笔题名“插竹亭”,并撰《插竹亭记》一文。亭建成后十年,俞氏子弟俞栗一举中榜,成为溧水历史上第一个科举状元。2007年,这座淹没于历史尘埃中的插竹亭在其原址(现溧水第一初中校园内)因重建而获得新生。重修后的插竹亭大气磅礴而又古朴典雅,吐纳云气而又超然恬淡,物境、情境、意境融为一体,体现了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在第一初中,插竹亭正在产生积极的教育意义。   当初,象征着奋斗和荣耀的插竹亭、状元坊,作为溧水城内的一处胜迹,不只是“功成名就”的象征,它还激荡过溧水域内多少读书人的梦想与豪情,至今为人津津乐道。溧水历史悠久,素有尚文崇贤之传统,这无疑与北宋状元俞栗和南宋状元吴潜的影响存有内在联系。吴潜,南宋名相,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佑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其牌坊建于北门桥北,与俞栗牌坊隔河耸立。“明初四杰”之一的兵部尚书齐泰为溧水人,洪武18年进士及第,县府在望京街建有中山书院以示纪念。溧水本土通过科举及第的还有清代两广总督叶名琛、晚清著名红学家濮青士等,后起之秀有近现代著名诗人卞之琳等。   在迷蒙的历史烟尘中,两座牌坊静穆相对,如同两位沧桑老人在讲述功名之路,慨叹世事变迁,抒发忧国忧民忧天下的惆怅思绪。先贤早已作古,其牌坊遗迹也不复存在,但其人其牌坊的记载还在、影响还在、价值还在,这是历史慷慨馈赠给后人的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可视为溧水历史、溧水文化、溧水教育的一座里程碑。对于第二实小更是幸事,因为坐拥这块底蕴深厚的宝地,学校就寻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