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利场中讽刺性研究
名利场中讽刺性研究
英国小说家萨克雷的成名之作为《名利场》,这部作品极具艺术魅力,一直备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这部小说的人物关系复杂繁多,矛盾重重,有三条主线:作品的社会背景、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品的结构和表现手法,从这三方面出发,我们对作品的讽刺性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人物塑造的讽刺性
(一)讽刺性的人物插图塑造法
萨克雷的小说中别有一番景象,其中的人物插图是作家本人绘制的。萨克雷曾以绘画为生,将绘画看做是自己最为喜爱的事业。在他的作品中,插图绘画随处可见,这些插图绘画是他表达自我情感和审美感受的方式之一。对于萨克雷小说中的这一特点,以琼?史蒂文斯为代表的批评家们很早就开始关注。他们指出:“在萨克雷的小说中,插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从来没有被人们关注过。”这一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对萨克雷作品的讽刺性和人物塑造的手法进行客观全面的研究,对人们是很有启发意义的。萨克雷的这些插图绘画都是人物素描,而且显得十分幽默滑稽。
这些形象具体的画面和能够让读者发挥想象和联想的文字相互补充,让读者的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对作者所要描绘的人物形象的丑陋之处做出清楚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对作品的主旨做出正确的领悟。幽默滑稽的插图实质上是在讽刺人物的丑陋形象。例如在作品中,在讲述毕脱爵士在国会第一次登台演讲时插入了一幅图,是他穿着一件宽大的礼服特地来看弟媳的情景。借用利蓓加的手,作者描绘了毕脱爵士一幅幅真实的讽刺性画面,在文字中也含有对利蓓加的无形讽刺的肖像。这种一虚一实、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将人物性格的两面性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在这里,作者仅仅借助利蓓加作画的行为,将人物虚伪的原来面貌真实地还原和再现出来。在这里,对于毕脱爵士的虚荣、浅薄,作者进行了调侃,同时也对利蓓加表里不一的伪善进行了谴责。这种图文并茂、一石二鸟的效果使得作者的讽刺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二)讽刺对比的人物塑造法
1.表象与本质的尖锐对立
萨克雷使用了现象与本质对立的讽刺方法对贵族资产阶级人物形象进行了塑造,如作品《亨利?艾斯芒德的历史》中的詹姆斯?斯图亚特亲王,身份高贵却觊觎王位,行为卑劣。拥护他的人在为他拼命地夺取王位,而他却向美人献殷勤,二者对比,将他的轻浮和低级趣味显示出来。再比如《名利场》中的毕脱爵士,生于官宦世家,自己担任着国会议员,有着体面的身份,然而其本性丑陋无比。书中这样描述他:“他不肯读书,大字不识多少,行为举止轻浮刁滑,缺乏教养,他的志向就是包揽一些诉讼,干一些骗人的勾当。不论爱好、情趣还是品行都是卑鄙猥琐的,但是他拥有爵位,身份显贵,名气不小,算得上是国家栋梁。”使本质的空虚和外在尊贵共同存在于同一个人物身上是作者的有意而为之,目的是实现一种不和谐感,一种尖锐的对立,使得接受客体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在这种鲜明的对比下产生更为理性的认识,产生发自内心的憎恶,让读者对丑恶进行裁决,让丑陋的面目无处遁逃,将其可鄙可笑的一面充分展现出来。而且读者也会因这种对比而产生一种笑意,而这种笑同憎恶结合起来更显得辛辣、无情,使作品的讽刺力度大大增强。
2.人物言行的自我否定
言行是展现人物形象的最主要方式,人物独特的性格就是在行为处事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显示出来的。但是人物的言行举止作为性格的表现也会出现和性格截然相反的情况,人物的自身性格通过截然相反的方式来体现。萨克雷通过采取让人物尽情发挥然后再暴露自身的方法,也就是用人物自身的言行不一、前后矛盾的手法来体现人物自身的肮脏灵魂,而否定其华丽正义的外在形象,也就是所谓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利用人物自身前后的矛盾来否认人物丑陋的本身。在小说《名利场》中,克劳莱老小姐总是对利蓓加说:“家世算什么?它什么都代表不了,我认为在各种方面,你和我是完全平等的。”可是总是在话音未落之时就把利蓓加当丫头使唤,让利蓓加跑腿,洗衣服,甚至在晚上进入梦乡之前让利蓓加给她读法国小说,她先前的平等论让伏尔泰先生都无法再苛求,可是正是在一个时间、地点、场景下,一个人的言行却如此前后不一,自相矛盾,其丑陋内心昭然若揭。更为讽刺的是,这位阔小姐一直在说利蓓加应该做到公爵夫人,可是在听说利蓓加与自己的侄儿罗登结为夫妻后却气得半死,认为这门婚事根本门不当户不对,并毫不犹豫地取消了罗登对她财产的继承权,通过这位阔小姐的言行不一,她虚伪的面目就原形毕露了,人物的自相矛盾使得人物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心灵截然相反,产生了极为强烈的反讽效果。
二、书名本身的讽刺
读萨克雷作品的时候,人们总是对其写作手法中对人物的挖苦、讽刺以及抨击手法留下极为特别的印象。《名利场》的原名是《英国社会随笔》,后来萨克雷得知,《天路历程》是班扬的关于朝圣者必须要抵制名利场的诱惑,才更名为《名利场》。他认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