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战与航空工业”系列之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场战争。而这场大战从开始到结束,空军一直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参战数量之多、活动范围之广、战果之显著、所起作用之大,都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空军辉煌战绩的取得离不开背后航空工业的支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年里,航空科技飞速发展。到二战爆发时,世界各工业强国的航空工业科研与生产水平都已达到空前高度。以美国为例,其在二战期间共生产各型飞机30余万架,而其他诸如英国、苏联、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国的飞机总产量也达到近40万架。今年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本刊特推出“二战与航空工业”系列,对二战期间的各主要航空制造商及其产品进行系统介绍,希望广大读者喜欢。
武器装备是战争的主要物质手段,受军事需求牵引和技术进步推动而发展:反过来,它的发展又推动了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逐步成熟的空军得到了广泛使用。如果说空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初登历史舞台,那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军则是大显身手。从大战开始直到结束,空军一直充当重要角色。在整个战争中,没有任何一场重要战役不是因首先赢得空中优势而获胜的。无论在地面还是在海上,掌握制空权成为整个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军用飞机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动机的水平。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研制的“灰背隼”发动机是当时最成功的发动机之一,总共生产了168万多台,装备了英国“飓风”“喷火”“兰开斯特”“蚊”和美国“野马”等众多著名战斗机和轰炸机,为盟军赢得二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灰背隼”问世
“灰背隼”是1906年成立、以经营汽车为主业的英国罗罗公司早期重要产品之一。1909年,罗尔斯接待了访问英国的莱特兄弟。在交谈中,他加深了对制造飞机和航空发动机的了解和兴趣。他认识到动力装置及其可靠性的重要:“一架飞机就像一条底部有洞的船,必须使马达不停地运转,否则就会沉没。”
一战前夕,英国政府要求罗伊斯仿制法国“雷诺V8航空发动机。富有工程天赋的罗伊斯立刻做出决定,介入航空发动机制造业。这不仅是因为市场有需要,更因为他是一名爱国者。国家有需要,他就义不容辞。他决定把目标定在200马力(约147千瓦)的发动机上。不到6个月,第一台发动机就制造完成了,经过试验,功率达到225马力(约165千瓦),超过设计指标。这台被称为“鹰”的发动机于1916年服役,初始功率为250马力(约184千瓦)。到一战结束时,“鹰”8型在不改变容积的情况下功率达到了365马力(约268千瓦)。
一战期间,罗伊斯还设计了另外两种发动机――“隼”和“鹞”(当时公司的发动机都是以猛禽命名).这些发动机竟装备了40多种不同型号的飞机,配装在英国一战期间半数以上的飞机上。
”鹰”系列发动机的生产一直持续到1928年,各型发动机总共生产了4681台。整个一战期间,为达到军方要求的产量,罗?罗公司十分吃力地组织生产,但坚持不让其他制造商进行专利生产,生怕发动机良好的质量声誉毁于一旦。
1919年6月14日,英国人约翰?阿尔科克上尉(飞行员)和阿瑟?布朗中尉(领航员)驾驶经过改装的“维米“轰炸机第一次不着陆从北美洲纽芬兰的圣约翰斯向东飞越大西洋,抵达爱尔兰的克利夫登,飞行16小时12分钟,成为飞越大西洋的“开路先锋”。完成那次历史性飞行的“维米”轰炸机就装有两台375马力(约276千瓦)的“鹰” 8型发动机。和“维米”轰炸机一起参加竞争的有10架飞机,但其中6架因故退出,最后只有4架飞机起飞。值得罗罗公司骄傲的是,这4架飞机全都搭载的是罗罗公司的发动机,从而为罗罗发动机赢得了极高声誉。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和平年代,各种航空竞赛活动对技术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以施奈德命名的水上飞机大奖赛成为罗伊斯研制新发动机的直接动力。英国在1927年、1929年和1 931年连续三届夺得第一名,得以把奖杯永久地保留在英国。在夺魁的S.5. S.6和S.6B三架飞机中,后两架都装有罗罗公司的”R”型发动机。这些飞机对英国后来航空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罗伊斯一直完全掌管着公司的工程工作。他同时也相当程度地控制着公司的商业性决策,特别是当关乎公司的未来前途时。罗伊斯一生最重要的决策是他最后做出的一项决定:在“R”型发动机的基础上,开发一种全新的PV-12发动机,容积为27升。新发动机很快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按以猛禽取名的惯例被称为“灰背隼”(也被译作“梅林”)。罗伊斯决心要使“灰背隼”成为英国空军主要发动机之一。罗伊斯最终成功了,尽管他没有亲眼看到”灰背隼”及其上百种改型。这些发动机装备了二战中挽救英国命运的“喷火”“飓风”以及美国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