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中颜色核心词语义场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汉书中颜色核心词语义场研究

后汉书中颜色核心词语义场研究   摘 要:颜色词“红、绿、黄、白、黑”是语言中最核心的词汇之一。本文重点考查了《后汉书》中颜色核心词的语义场构成及使用,并对比上古,对《后汉书》中颜色核心词的语义场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后汉书》颜色核心词语义场   《百词表》所录颜色词“红、绿、黄、白、黑”,在郑张尚芳先生《华澳语言比较三百核心词表》(征求意见稿)中均加*,为最核心的词。有关古汉语颜色词的研究,已有许多重要的成果。①我们仅对《后汉书》中颜色词的使用情况作一个简单的梳理。   符淮青先生曾归纳了古汉语中的红色词群,在搜集古汉语中表红色的颜色词时,他将红色词群的词分为四种类型:甲类――表示含有红色的事物的词;乙类――由特指某类事物的红色(或含有红色)变为泛指一般的红色的词;丙类――特指颜色为红或能染红的某类事物,又指红色的词;丁类――单纯表示不同深浅的红色的词。在乙类下又单独列出“特指某事物是红色或含有红色”,因此实有五类。(符准青,1988:29~32)他的这种语义范畴的划分,覆盖了古汉语中包括[+红色]这一义素的全部词语。考虑到古汉语颜色词的复杂面貌,这里我们对《后汉书》中颜色词语义场成员的选取,将采用严格的标准:只针对那些用如颜色词的词语,而对于表示含有颜色的事物的词,暂不纳入考察范围。   一、核心词“红”   “红”语义场的成员包括:红、赤、朱、绛、?、丹、彤、赭。   1.红   甲骨文和金文中尚未见“红”。《说文?糸部》:“红,帛赤白色。”《释名?释采帛》:“红,绛也,白色之似绛者也。”又《素问?五藏生成论》中“如以缟裹红”。张志聪集注:“红,淡白红也。”可见,古时的“红”是介于赤、白之间的颜色,犹今之淡粉色,应该还更偏近于白色,因而在尚赤的时代被认为是非正色,在先秦文献典籍中较为少见。   《后汉书》中“红”的使用频率依旧很低,共10见,只有4例表示颜色,基本上见于颜色词的列举,如《志?舆服》:“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青绶,三采,青白红,淳青圭,长丈七尺,百二十首。”   2.赤   “赤”早见于甲骨文,是最早出现的颜色词之一。《释名?释采帛》:“赤,赫也,太阳之色也。”《周礼?天官?屦人》:“赤?”。孔颖达疏:“赤,南方火色。”《素问?风论》:“其色赤”。王冰注:“赤者,心色也。”又《史记?周本纪》:“其色赤”。裴?集解引郑玄曰:“赤者,周之正色也。”可见,古人认为“赤”是太阳的颜色,是火的颜色,是心的颜色,这些都与他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因而被认为是正色。   在上古汉语中,表示红色的主要是“赤”,《后汉书》中沿袭了这一特点,“赤”共294例。从组合搭配上看,多见“赤+事物”,表示红色的某物,如:赤光、赤眉、赤草、赤蛇、赤龙、赤菟、赤气、赤道、赤幡、赤绶、赤帻、赤绂、赤舄、赤?、赤帷、赤屏泥、赤车、赤汗、赤玉、赤圭、赤毂、赤衡轭、赤珥。此外,《后汉书》中还可见“赤山、赤岸、赤壁、赤坑”等词,如《皇甫张段列传》:“时,休屠各及朔方乌桓并同反叛,烧度辽将军门,引屯赤坑,烟火相望。”显然,这里“赤坑”已成为地名,或许这些词开始的时候还与红色有关,此时颜色的意义已经淡化了。②也有“赤+其它颜色词”或“赤+色”的形式,如:赤黄、赤黑、赤?、赤色,如《志?天文》:“二年四月,有星出文昌,入紫宫,蛇行,有首尾无身,赤色,有光照垣墙。”同时,“赤”也可单独使用,如《志?祭祀》:“车旗服饰皆赤”。   “赤”的颜色词意义在汉语史的发展过程中已逐渐被“红”取代(赵红梅,2004:109~111)。现代汉语中,“赤”多用为引申义,表示纯净无杂、光着裸露,如“赤忱、赤膊”,而表颜色仅见于固定搭配,如“面红耳赤”。   3.朱   《说文?木部》:“朱,赤心木,松柏属。”段注:“朱本木名,引申假借为纯赤之字。”“朱”本义表树木,表颜色是引申假借而来。又《广韵?虞韵》:“朱,赤也。”《孟子?尽心下》:“恶紫,恐其乱朱也。”朱熹集解:“朱,正色也。”可见,“朱”和“赤”一样被认为是正色。   《后汉书》中“朱”多用于姓或地名,表示颜色有41例,使用频率不如“赤”高。从用法上看,“朱”也仅用作定语修饰事物,例如:朱楼、朱堂、朱阙、朱草、朱轮、朱干、朱旗、朱寿器、朱鸟、朱乌、朱雀、朱文、朱目、朱唇、朱衣、朱裳、朱鬣、朱?。与“赤”相比,虽然与事物搭配的数量上不及“赤”,但从所修饰事物的所指类别上看,除了衣物器具、动植物、容颜,“朱”还可用于修饰建筑物,这是“赤”所不能的。如《冯衍列传》:“伏朱楼而四望兮,采三秀之华英。”此外,《后汉书》中还有1例“珠”用为“朱”表颜色的,如《袁张韩周列传》:“朝廷以逢尝为三老,特优礼之,赐以珠画特诏秘器”,李贤注:“《音义》云:‘以朱沙画之也。’‘珠’与‘朱’同。”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