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典”登场了!
李先生和他的经典登场了,但似乎不是把我所熟知的“经典语录”“经典思想”如春风般地徐徐送来,而是像秋风般地、狂暴地要把我原有的关于“经典”的所有思考吹跑。我能享受“站在风口上飞舞”的感觉吗?
从《论语今读》到《李泽厚对话集》,滚雪球式地阅读,越滚越远,越深,我读的气力和胃口也越滚越大,节奏越滚越快,根本停不下来。
阅读经典:根本停不下来
我喜欢读李泽厚先生的书,源于《论语今读》,简单、执着的我,喜欢他的解读胜过《论语》本身。他开启我滚雪球式的读书法,从此开始系列地读他的书,如《美的历程》《华夏美学》《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等,越读越想读,越读越“扯”。他赞赏鲁迅,我再读鲁迅;他提到康德、尼采,我重读康德、尼采……这种读法,越读越扯,越扯越远,越远越多,越多越深,越深越厚,没有止境。也许读得太过简单,太粗糙,太不“准确”,但这是我的读法和看法,让我受益匪浅。
这种读书法,只能像李先生主张的,读书要快读,不求甚解,快读那些必须读的书―生命中必须要读的几十本经典书籍。是的,人人都知道,读过,读了,未必能读进去。因为读“经典”,不如吃饭穿衣那么迫切实在,不如聊天上网那么娱乐快捷,不如工作事业那么实用明确。它如吃“燕窝”,一点点儿地滋补、滋养精神气血,对粗粝的现实生活来说,太“贵”太“慢”,不如喝“鸡汤”来得便宜。是的,我赞同李先生的观点。读书分两种,一是有明确目的,二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真正需要慢读、熟读、细读的书,并不多。读书不是简单地获取知识,而是培养锻炼识别、评价的水平和能力,使自己对各种问题更敏锐,更清醒,也更理性,不做权威的奴隶,不做时髦的奴隶。
我读书大部分凭直觉和偏好,不过也受环境影响。比如,生病后,在家休息,愿意读尼采、叔本华的哲学,读鲁迅的小说散文,听老舍的幽默说笑。可能“病床”是离生死最近的地方,可能“呐喊”“怒吼”“带泪的微笑”是寂寞的出口。病前喜欢听卢梭、杜威、陶行知、叶圣陶的娓娓述说,絮絮叨叨,或许是工作需要,或许是忙碌得无法沉下心来。
“滚雪球”式的阅读经验,应该契合李先生的心意,读一个人的,要看四个人讲的,看谁讲得最好,比比高下优劣。不读书时,觉得无书可读,越读越觉得有书要读。读《论语》解释,我读过辜鸿铭、杨伯峻、钱穆的;读《论语》解读,读过李零、东方桥、傅佩荣的,读过于丹的,甚至翻看过清华厨师的论语心得。相比较之下,喜欢傅佩荣的《论语解读》,但最欣赏李先生的《论语今读》,解读透彻,词义精准,随性随情,眼界开阔。当然,读完一些书后,会懊悔浪费了时间。不过这种滚读法确实提升了自己对书籍的识别、评价能力。
提到李先生,不能不说说“情本体”,仅仅只是我在《论语今读》中一鳞半爪地捉到和闪过。为了更好地理解,我阅读了他的一系列书,尽管是表层、模糊、杂乱、不求甚解地吞咽下去。现在的我,“够不着”,只能依据所能消化的一星半点儿思考去“敬重”它,“理解”它,“珍惜”它。“情本体”把上帝的理念世界置换成接地气的俗世世界,让哲学的趣味性、生活性高于学术性和理智性,让普通的我欢欢喜喜地进入这“哲学”世界。李先生的“情本体”是有内容的,即对普通日常生活的珍惜、眷恋、感伤和了悟。正如他本人所说的,这是人类的视角,不是民族的视角,不只是中国视角,但是以中国传统为基础看世界,是“人类视角,中国眼光”。
李先生认为,人应该在对自己日常人生的珍惜中,感受和了悟生活的意义,由此获得活下去的动力,指出《红楼梦》会让我们体会到人生的细微和丰富,熟悉,新鲜,百看不厌。是的,《红楼梦》最能展示中国人的情感特色和文化心理。从十几岁读它,到50岁再读它,每一次都读得津津有味,唏嘘泪流,味道不同,泪点也不同。这是积淀了自己的故事经历,将情感、时间和意念密密匝匝地钉进经典章节的缝隙与褶皱中。
读经典,耗时耗力,完全是用生命在阅读,这难道不是经典的魅力所在吗?
感受经典:站在风口上飞舞
经典本身就是一个球,从任何地方开始,它总会在滚动。对于一个教师而言,《李泽厚对话集》中对教育的看法最击中我的心,三言两语,直戳时弊要害,让我不由自主地“滚”起!
关于教育,也许是知识有限,也许是身在其中,我的一点点思考像浮在教育水面上的一滴油,荡来荡去,始终不能透入水中!我所知道的,别人也都知道;我想说的,别人早已说过。此时,李先生为我揭开一点新的东西,比如关于“片面的全面”的教育哲学说法。未来世纪的教育,是要真正发现和发挥每个人的潜在能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各自特长的片面发展。只要身心健康,“片面发展正是一种全面”。这种发展是人生最大的愉快―教育要以此为目的。
我常想,学校教育有时会走极端,或一味强调“考试第一”的绝对公平,或全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