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隐喻认知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浪潮隐喻认知研究

浪潮隐喻认知研究   一、引言      “隐喻”一词来源于希腊语的metaphora, 其字源meta的意思是“超越”,而pherein的意思是“传递”。近二三十年来,隐喻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以莱可夫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的出版为标志,隐喻被纳入了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并被看作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莱可夫对隐喻的定义是:“隐喻的实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进而他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格,而且是认知的有效工具,思维的重要方式。隐喻涉及到两种不同类别的事物,隐喻意义是源域事物的部分特征向目的域映射的结果。莱可夫和特纳(1989:63)认为,隐喻具有内部结构。每一个隐喻映射都包括以下过程:   源领域图式中的空缺被映射到目标领域的空缺上。   源领域中的关系被映射到目标领域的关系上。   源领域的特征被映射到目标领域的特征上。   源领域中的知识被映射到目标领域中的知识。   近年来,“浪潮”一词频频出现于各类媒体,成为当前流行而且时尚的一个词语,其中大多数是一种隐喻的用法。本文试从认知的角度加以分析,并简要分析其特点。      二、“浪潮”的隐喻用法      在分析“浪潮”的隐喻用法之前,我们先了解“浪潮”的本义:①海面的一种现象。②比喻大规模的社会运动或者声势浩大的群众性运动。“浪潮”的比喻用法,已经作为义项在词典中固定下来。根据莱可夫的和特纳的理论我们可以得出,“浪潮”的隐喻用法是从始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域的内容之一――始源域的特征映射到目标域的特征之上,人们是通过自己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事物来表达陌生的、抽象的事物。“浪潮”具有“规模大、气势猛、力度强”等特征,而这些特征便是通过映射转移到了社会生活中,以突出某项事件“规模大、气势猛、力度强”的特征。“浪潮”的隐喻用法的映射的认知结构可以表述如下:   A向B映射=本体原有特征+本体不具有的特征   这一过程是本体获得了原本不具有的感觉特征,使人们对客体对象获得认识。具体说来,在现实的语言使用中,“浪潮”事实上是一种隐喻用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生活中的“浪潮”   改革开放以来,“革命浪潮、知青下乡浪潮”等一类政治色彩浓厚的词语已不多见,但这并不代表“浪潮”已经退出了政治生活的舞台。在一些报道政治生活的文章中,还可以见到它的踪影。它常被用来描述一些影响较大、涉及面较广的事件。如:   (1)贾庆林说,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浪潮…   (2)中国兴建大型公共建筑的浪潮已经兴起了几十年了   (3)眼看抗议的浪潮在互联网上风起云涌   (4)国学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   (5)舆论浪潮终于冲击到了铁道的壁垒   (6)巨大利益驱动之下,尽管中央政府发文堵截,各地电力职工持股的浪潮却愈演愈烈   2.经济生活中的“浪潮”   人们也用“浪潮”来隐喻经济生活中规模大、气势较猛烈、力度较大的事件。如:   (7)率先引导一场新的长焦DC降价浪潮   (8)车市再掀浪潮   (9)在20周年庆典期间,国美让利商品热销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10)写字楼投资迎来第3次浪潮   (11)MCI将引发美国电信产业并购浪潮   (12)国产手机如何把握第4次浪潮   (13)节日促销浪潮催热家电市场   (14)广东嘉宝莉:推动水性涂料应用浪潮   3.文化生活中的“浪潮”   在文化生活中,人们对于一些涉及面较广、给人冲击力较大的事件用“浪潮”来隐喻。如:   (15)金融浪潮(互联网一栏目名)   (16)贾樟柯、王小帅等新导演正在掀起中国电影的新浪潮   (17)南斗周刊:看当今博客浪潮,说明星博客   (18)《连线》成为网络革命浪潮的预言家和鼓吹手   (19)蔡琴上海宣传个人演唱会掀起怀旧浪潮   (20)新闻娱乐化浪潮来了   (21)凤凰卫视开辟视频会客厅掀起视讯互动娱乐浪潮   (22)天时达再掀娱乐浪潮   (23)胡彦斌引音乐新浪潮去青岛等地宣传不停   (24)郑钧无意的一句话引发玉米的拼斗浪潮   (25)液氧罐头乐队火力凶猛 掀起POGO浪潮   4.体育生活中的“浪潮”   人们常将体育界一些气势较大、影响较广的事件隐喻为“浪潮”,以吸引体育爱好者乃至一般读者的注意力。如:   (26)头号球星麦克格雷迪掀起攻击浪潮   (27)对内掀起民间体育的新浪潮   (28)西媒体掀起反皇马主席浪潮   (29)解析徐弘下课三疑点 神秘力量操纵重庆倒徐浪潮(力帆俱乐部)   (30)火箭浪潮的最佳解释:姚明的继续改进,在他的第五个赛季   (31)舒米退役引发上海站抢票浪潮 舒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