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践论矛盾论所彰显哲学魅力
实践论矛盾论所彰显哲学魅力
摘 要: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经典之作,其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历久弥新。概而言之,“两论”所彰显的哲学魅力主要体现在:它是一部中国风格的哲学论著,是一份中国革命经验的总结,更是一套中国气派的理论创新范式。
关键词: 毛泽东; 《实践论》; 《矛盾论》; 中国革命
中图分类号: A84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15.03.002
The Philosophy Glamour of On Practice and On Contradiction
PENG Zhou-fei , TANG Jian
(Nanjing Political College, Marxist College, Nanjing 210003, China)
Abstract: The classical works of Mao Zedong’s philosophy thoughts are on practice and on contradiction, which contain lots of theories and realities for guiding us. The glamour of practice and contradiction show: they are the typical theoretical works of Chinese style, the wisdom fruit of Chinese revolution, and the innovative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Mao Zedong; On Practice; On Contradiction; Chinese revolutionary
《实践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星空中璀璨的双子星,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性发挥的著名篇章。“两论”不仅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而且总结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经验和理论智慧,其所蕴涵的哲学魅力并未因时间流逝而过时,反而愈加彰显魅力。
一、中国风格的哲学表述
“任何一种哲学,只要是活的、有生命力,就一定要用现代的语言来陈述…… 古今、中西学术上的语境不同,你越是自觉到你在做什么,你越能顾及到各种不同的语境,你所讨论的层次就可能越高。”[1]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与时俱进的时代脉搏,是人们反映实践并作用实践的思想争鸣。真正的哲学是接地气、关乎社会发展、人民幸福的理念。马克思主义哲学品格就是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哲学,是活着的、现实的,有生命力的哲学,它总是切合时代发展、符合现实运动和社会发展的实践哲学。而毛泽东正是以融合和转化的路径出色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向,创造出极具中国风格的哲学篇目《实践论》《矛盾论》,即“两论”不仅在在理论特质上继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而且在言语表述上闪耀着中国风格的述说方式。
(一)提出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是毛泽东创造性的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特色话语表述。毛泽东坚持从辩证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为“知行统一观”理念,做到了实践和理论的具体地、现实地、与时俱进的统一,是典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思维模式,即遵照知行并进、知行一致、知行统一的认知模式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实践论》的副标题,即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充分彰显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中国术语表达范式。在毛泽东看来,感性和理性认识指的就是知行关系中的“知”;而社会实践指的就是知行关系的中“行”,即付诸行动,亲身躬行。毛泽东用中国式的俗语讲道,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表达的意思是,人们只有经过亲身躬行才能获得认知的正确性。融合中国风格的表述话语在《实践论》中比比皆是:在解释何谓认识的感性方面,毛泽东阐释到,那些从外地来到延安考察的人,走上街头看看延安的地形地貌,串串延安的街道巷宇,参加所谓的宴会,报告会,听到零碎的谈话,阅读零散的文件,都是从现象层面了解延安,只能算是感性的认识;在如何获知真理性认知方面,毛泽东用传统文化解说,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三国演义》中所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等言语都可以说明如何获得理性“知”。毛泽东还强调,没有社会实践(行)是不可能获得真知,要想认知和获得事物的本真面目,唯有亲身参加实践活动、参与改革实践,才能掌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人的认识离不开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因为在人的社会实践(行)中才能深入、全面、客观地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