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语文课堂中情感教育途径和方法
大学语文课堂中情感教育途径和方法
摘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语文, 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 对理想与未来的追求,对自然与人生的关怀。“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发挥情感作用,重视并强化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语文;情感教学;以情优教
作者简介:李玉华(1970-),女,湖南怀化人,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商贸管理系,副教授,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职业教育。(湖南 怀化 418000)
情感是指与人的需要相联系的社会性心理机制,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是人类生命的本质力量,是人类创造力量的源泉。如果一个人缺乏情感或情感世界比较荒凉,那么他在社会行为上就会显得孤独、冷漠,对社会、集体漠不关心,甚至对亲朋好友都会缺乏基本的友爱之情,为各种心理隐患埋下伏笔,从而导致各种生命悲剧的屡屡发生。这些悲剧提醒我们在高校开展情感教育刻不容缓。
情感教育指的是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它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信念以及情绪,包括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他们的自尊或者关注每个学生能够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大学语文”在实施情感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学语文》的选文都是古今中外名家情感的结晶和升华,学生欣赏过程中,能在作品情感力量的推动下,潜移默化地走向自我完善。这是任何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程都无法企及的。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可以说,情感之于语文,是手段,也是目的。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的“大学语文”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学中缺乏“情感”,学生难以得到情感上的共鸣和美感上的满足,从而导致课堂上对话的情感缺失。课堂上他们可能记住了鸿门宴,却不会为楚霸王扼腕叹息,他们也吟唱“寻寻觅觅,冷冷清清”,脸上却可能带着平淡的笑容。无论李白、杜甫,抑或但丁、莎士比亚,人类文化史上一切高贵的魂灵都有可能成为课堂催眠曲中的音符。“大学语文”这种差强人意的教学效果,也使得它在大学教育里处于极其尴尬的状态――学校不重视,老师不想教,学生不爱学。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尴尬则更甚。
语文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倘若出现情感的盲点,强化利益的追逐,架空精神价值的追求,语文教学自然就无力承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思想”的重任。如何构建一个“有情”的课堂,让学生对语文产生一往情深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以情优教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都不能忽视的问题。综合上述原因,笔者以为,“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发挥情感作用,重视并强化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大学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必须立足于生活,从教材、教师、学生三个根本点出发,去唤醒,去生成,然后才能深化。
一、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扣动心灵的触动点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者文之经,理者文之纬”,这两句话都明确地阐释了文章是以“情”为中心、为主宰、为灵魂。《大学语文》中的文章都是情感丰富的艺术典型,都是作者情感体验和生命思考的凝聚,文章的字字句句都涌动着情感的溪流,教师在讲授课文时要挖掘这种情感的亮色。
挖掘文本情感首先要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因为作者的情感经历决定了文章的价值取向,语文教学只有解读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方能从看似平静的文字中解读出丰富的情感内涵。正如《史记》是司马迁身陷蚕室后的“一家之言”,《师说》是韩愈郁积于胸后的“不平则鸣”,《红楼梦》是曹雪芹饱经沧桑后的“一把辛酸泪”。其次要理清文章的情感脉络,这是打开文章内心的钥匙。例如《离骚》,只有抓住“哀、怨、悔”三个情感字眼来解读屈原“发愤以抒情”的内心独白,才能抓住文章的内核。一个“哀”字说出了作者面对民生艰难、国家衰微、个人命运坎坷时内心的伤痛,一个“怨”字道尽了忠臣在昏君佞臣面前的无奈与忧愤,一个“悔”字真实地展现了理想失落后作者进而不能,退而不忍的苦痛挣扎。正如钱理群先生所言,语文是一门可以打破时空界限的课程,它可以把学生引入民族与世界、古代与现代思想文化的宝库,与百年之远、万仞之遥的大师巨匠,与古今中外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进行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可以让学生在有声有色有思想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流连忘返,在其中融会人间大欢喜大憎恨的大情怀,透过美的语言窥见美的心灵、美的世界,在同哭同笑同焦虑同挣扎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发现自己变了……不同的生命沉淀出不同的情感:李白的潇洒、苏东坡的旷达、庄子的恣肆、鲁迅的深沉、巴金的真诚,只有当这些进入学生的视野,才能在学生心里播下情感的种子,生长出灿烂的情感之花。
二、倾注教师的情感体验,营造磁力课堂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