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模式下文化融合传播分析.docVIP

寓教于‘乐’模式下文化融合传播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寓教于‘乐’模式下文化融合传播分析

寓教于‘乐’模式下文化融合传播分析   摘 要:经典咏流传,经典永流传。在2018年初,由央视一套推出的中国首档大型诗词音乐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正如花盛开,各色经典传唱人和诗以歌,用音乐的语言来抒发诗词的古韵,诠释词人的内心情感,跨越时空的交流,再次创造经典。文章以亨利?詹金斯的融合文化理论及文化价值的增值来定性分析文化与音乐的融合传播,用人们喜爱的方式来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将经典文化继承与弘扬。   关键词:融合文化;价值增值;音乐;诗词经典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5-0169-02   早在汉代时,就有以歌和诗的传统。《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篇包括了15个地方的民歌,《雅》是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歌,而《颂》则多为宗庙祭祀之乐,其中有一部分是舞曲。由此可见,音乐与古典诗词的融合由来已久,跨越千年。而今《送别》《清平调》《枉凝眉》《月满西楼》和《但愿人长久》等等,也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历久弥新。随着《经典咏流传》的热播,使得高雅文化与现代流行音乐再次碰撞出新的火花,展现出全新的经典作品。   传唱千百年的古韵,吟诵千百年的诗词,共同唤起我们对古诗词的热爱。经典传唱人王俊凯、王力宏和凤凰传奇等人对《明日歌》《三字经》《声律启蒙》和《将进酒》等古诗词的二次创作令人耳朵一亮。传统文化、现代技巧和当代交流方式的结合,使作品达到一个更加新的高度,让经典再度流行,以一种更加浪漫的方式代代传承。   一、融合文化理论   被誉为“21世纪的麦克卢汉”的亨利?詹金斯在《融合文化:新旧媒体的碰撞》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融合文化”理论,融合文化就是一个“新媒介和旧媒介碰撞、草根媒介和公司媒介交汇、媒介生产者的权力和媒介消费者的权力以不可预测的方式互动”的场域。[1]它涉及媒介融合、参与性文化和集体智慧三个方面。[2]媒介融合不仅作用于技术和管理层面,而且作用于文化层面。[3]不同文化通过相互间接触、交流沟通进而相互吸收、渗透而融为一体。而参与性文化更突显受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即受众是融合文化的参与者,参与者自愿的临时聚集在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展现集体智慧。[4]文化也在与时俱进,受众用全新的视角重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相互融合碰撞,闪现不同以往的耀眼星光。   1.乐器与古诗词的融合   古诗词与古琴、编钟、琵琶和唢呐等乐器的改编融合,创造出新的文化情怀,给我们带来对古诗词的另类感受。悠扬高雅的古琴、恢弘大气的编钟和高亢激昂的唢呐无一不引领我们进入诗词乐曲的意境之中。如经典传唱人尚雯婕演唱的《木兰辞》,《木兰辞》是一首北朝民歌,赞扬木兰勇敢善良的品质和保家卫国、英勇无畏的精神。而穿插唢呐的表演着实是点睛之笔,唢呐既适于演奏豪放、泼辣的曲调,又能够深刻而细腻的抒发内在的思想感情,将花木兰一代巾帼英雄不让须眉的气势完美呈现出来。龚琳娜演唱的《离骚》,编钟的打击乐更是为其添上一笔浓厚的情感色彩,将屈原勇于追求真理和愤懑的心情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还有凤凰传奇演唱《行香子》中竹笛的清脆和古琴的优雅和以曲调,在我们心中勾勒出一副春光明媚、蝶影翻飞的田园风光图。乐器这般独有的特色和风格各异的诗词完美互配,似是有缘千里,实则命中注定。   2.艺术与古诗词的融合   运用国粹京剧、豫剧和越剧等艺术形式表演的古诗词惊艳绝伦。如北朝民歌《刺勒歌》,腾格尔用阿卡贝拉的演唱方式表现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的宽广辽阔的草原文化。还有王泓翔演唱的《墨梅》,其声音空灵清逸,加以京剧戏腔的演唱,使得《墨梅》这首诗词清新高雅的意境融合无间。当余少群搭档原唱陈力,古典与现代的完美融合,一首《枉凝眉》再次唤起我对《红楼梦》的喜爱,宝黛情缘依旧催人泪下,让这首经典散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3.科技与古诗词的融合   惊艳属最受青少年欢迎的虚拟歌手洛天依与京剧代表人物王佩瑜跨界合作演唱的《水调歌头》,对这首词的二次创作,使用了全息投影技术,也即现代最新科技代表洛天依。这样惊奇的组合来演绎古典诗词文化,令人认识到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文化并没有停止脚步,也不断地在与时俱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是必然的。科学技术不仅能推动文化的生产,提高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而且能改变和影响人们思维方式,进而创新文化发展的内容和形式,推动文化繁荣发展。[5]   文字是视觉动物,一字万言,和谐相生。如车万育《声律?⒚伞分械摹把章?巷 阮途穷”就包含两个典故(颜回和阮籍),简短的文字饱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但单一的视觉传播较为浅显,表现力也相对薄弱,甚至有时会显得枯燥乏味,读者无法深刻理解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