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松江顾绣和海派绒绣对比探析
上海松江顾绣和海派绒绣的对比探析
摘要:松江顾绣和海派绒绣同为上海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首先简要概述了这两种刺绣的起源和特征,其次从艺术特征的方面将两者进行比较,分析了其起源、用材和耗时性、题材、艺术效果、艺术性等多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差异,最后探析了两者发展差异的根源,从各自的民艺属性、耗时性、实用因素、传承因素、产业化市场运作等方面阐述了发展各异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结论和展望。
关键词:顾绣;海派绒绣;海派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7-0106-02
引言
刺绣,又名“针绣”,俗称“绣花”,古代称“黹”、“针黹”,即按照设计的花样,用绣针穿引彩线(丝线、绒线、棉线),在织物(丝绸、布帛)上运用针缀,以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因此,刺绣是―种古老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2006年,顾绣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顾绣的形成到如今,经历了孕育、发展、成熟、衰落、再续发展等多个历史阶段,无时无刻不在上海这片人文环境中描写出自己生命的历史。由于坚守着江南的地域属性和文化属性,四百年来,它始终在属于它的空间中发展成―种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民间艺术。而同属于上海的海派绒绣,在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海派绒绣是从国外传来,又融入中华的民族刺绣,经过几百年几代人的改良,形成了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工艺美术品种,是海派文化中的一呆奇葩。顾绣和绒绣,同为我国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体现了海派文化的人文精神,也是海派文化的精华。
一、上海松江?绣概述
“顾绣是明代晚期出现的艺术性画绣”。顾绣形成于明代万历、天启、崇祯年间,至今流传近四百年,是上海本土文化特色的民间刺绣艺术流派,也是江南刺绣的代表,对后期江南刺绣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传统的顾绣代表作有《宋元名迹方册》《花鸟册》《竹石人物花鸟合册》等,这些作品无不展示出顾绣悠久绵长的历史。顾绣在明代先后出现了缪氏、韩希孟和顾兰玉等“顾绣”名手,其中韩希孟是顾绣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她的刺绣多为宋元时期的名画,对苏绣也有很大的影响。
顾绣的最大特征是“半画半绣,画绣结合”,这也是顾绣区别于其他刺绣的最大特征。由于顾绣常常是以宋代和元代的国画作品作为蓝本,画面通常有国画山水、花鸟、人物等景象,是画绣相结合的一种刺绣方式。顾绣的创作部分采用是先画后绣,而部分采用先画后绣,导致画面非常生动。其次,顾绣“擎丝细过于发,针如毫”。顾绣选用“吴绫”,就是江南特产“缎纹绫”,兼具缎和绫优点。线材选用蚕丝线,俗称“擎花线”,将蚕丝线擎成1/8起用,擎丝细过于发。而在明代顾绣的记载中,选用色线材料之多,非以往所能相比,还使用了人发、兽毛、禽羽、蒲草等天然材料,可见顾绣是一门综合材料的艺术。顾绣的针法多样,除了基本针法以外,又衍生了相关的针法或辅助针法,顾绣的针迹看似层峦叠嶂又层次感,但摸上去手感平薄匀齐。再次,顾绣的配色极其雅致,由于常常描绘的是自然的景色,因此顾绣在物体的深浅搭配上尤为出色,将物体的层次表现得错落有致(如图1,2)。
二、海派绒绣概述
绒绣是用色彩丰富的羊毛绒线,绣在网眼布上,由千万个颗粒“彩点”,以点成画面的刺绣方法。据记载,14世纪的德国就有类似的绒绣针法,到了16世纪,随着欧洲纺织业的发展,出现了用麻织物作刺绣的桌毯、床罩,而到了17世纪以后,欧洲的织锦出现了盛况。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有一个来自德国柏林的印刷商,推广应用德国南部的美丽奴羊毛作的绣艺,以至英国把绒绣称为“柏林绒绣”。随着欧洲大规模的机器生产的发展,绒绣手用工艺逐渐走向衰退,欧洲商人把绒绣这种手工艺移到了中国。因此绒绣的艺术是一种从欧洲传入中国的外来绣艺。
海派绒绣是绒绣的一种,海派绒绣的特点是色彩浓郁,质感厚重,立体感强,而目不反光。海派绒绣的最大特征有三,其一为表现题材广泛,油画、摄影、国画、人物肖像、风景等都可以作为绒绣的蓝本;其二为绒绣的艺术效果独特,色彩丰富厚重而浓郁,像油画一样有着丰富的立体感;其三,它有较强的观赏性,绒绣由于不反光,不论站在正面或者侧面,都有良好的观赏效果(如图3,4)。
三、松江顾绣和海派绒绣的对比探析
㈠顾绣和绒绣的艺术特征对比(如下表)。
从起源上,顾绣是中国传统的刺绣艺术,起源较早,从明代公元1364-1644年发展至今,已有较长的历史,是土生土长的中国艺术;而绒绣起源于欧洲,后来才传播到中国,属于舶来的艺术工种。
从用材和耗时性上,顾绣作为中国传统的刺绣艺术,同其他刺绣一样,常常使用单根丝线劈线施绣,最细的丝线甚至为使用1/48的极细丝线来刺绣;而绒绣使用的是粗制的羊毛绒线,这种用材的不同导致了两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