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说文声训保存文化史资料及其意义
说文声训保存文化史资料及其意义
声训是一种与古代的社会背景#65380;人们的思想观念关系非常密切的训诂方式,因而具有保存文化史资料的功能#65377;百科全书式的《说文解字》含有大量的声训,为我们保存了丰富的文化史资料,尤以反映古代人们的生活礼俗#65380;哲学思想#65380;鬼神信仰和科技知识等方面的资料为甚,正确解读这些声训,对我们认识上古秦汉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有重要的意义#65377;
[关键词]《说文》声训;生活礼俗;哲学思想;鬼神信仰;科技知识;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06)08-0110-04
朱惠仙(1971―),女,浙江义乌人,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博士后#65377;(浙江杭州 310032)
本文为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说文》声训概论”(NX04YYO3)的阶段性成果#65377;
声训是用音同音近之词为训,解释词义或探求事物得名之由的一种训诂方式#65377;这一方式萌芽于先秦,时至汉代,尤其是东汉时期已形成一种风尚,以分析汉字形体#65380;探求汉字本义为主旨,以形训为最基本训诂方法的《说文解字》也运用了大量的声训#65377;由于声训除了解释词的文献使用义外,还经常说明事物的作用#65380;性状#65380;特征,甚至有时还根据某种学说或训释者自己的理解,把本来没有联系的两种事物曲折地联系起来,因而是一种与文化背景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异常密切的训诂方式,具有保存文化史资料的功能#65377;《说文解字》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所保存的文化史资料异常丰富#65377;本文试图通过对《说文》中声训条目的考察和梳理①,揭示其所保存的生活礼俗#65380;哲学思想#65380;鬼神信仰和科技知识四个方面的文化史资料及其意义#65377;
一#65380;生活礼俗资料
从进入阶级社会的夏朝开始计算,时至许慎生活的东汉时期,已经历了两千多年,加之疆域广阔,人口众多,早已形成了繁复的礼节和多样的习俗,这在《说文》声训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反映#65377;首先《说文》以声训的形式保留了大量的祭祀礼俗资料,如:
“?E,灌祭也#65377;”“?E”与“灌”构成声训#65377;根据文献记载,?E是古代一种祭祀或宴飨礼宾的仪式,“就其范围而言,?E礼包括宗庙祭祀之?E和宴飨礼宾之?E#65377;宗庙祭祀之?E又有降神和敬神之别#65377;宴飨礼宾之?E又分别行于朝见#65380;大?F#65380;加冠及籍田等礼仪中#65377;”[1]对此,雷汉卿《“示部”字与神灵祭祀考》考述甚详,可参#65377;不过,?E礼不管行于哪种场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以酒灌地#65377;《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肆献?E享先王#65377;”郑玄注:“?E之言灌,灌以?G鬯,谓始献尸求神时也#65377;”贾公彦疏:“凡宗庙之祭迎尸入户,坐于主北#65377;先灌,谓王以圭瓒酌?G鬯以献尸,尸得之,沥地祭讫,啐之,奠之,不饮#65377;尸为神象灌地,所以求神,故云始献尸求神时也#65377;”此为祭祀之?E#65377;《礼记?郊特牲》:“诸侯为宾,灌用?G鬯,灌用臭也#65377;”孔颖达疏:“谓诸侯来朝,在庙中行三享竟,然后天子以?G鬯酒灌之也#65377;”此为礼宾之?E#65377;许慎以“灌”与“?E”构成声训,体现“?E”礼必有以酒灌地之举的特点,为我们保存了有关灌祭的礼俗资料#65377;
类此者还有“?H,烧柴焚燎以祭天神#65377;”“?I,以事类祭天神#65377;”“?P,会福祭也#65377;”“祠,春祭曰祠#65377;品物少,多文词也#65377;”“?,谛祭也#65377;”“?Q,大合祭先祖亲疏远近也#65377;”这些声训材料反映了各种不同方式的祭祀,为我们保存了丰富的祭祀文化史资料,通过对它们的析读,可以重现古代祭祀的图景#65377;
除了祭祀习俗资料外,《说文》声训还保存了古代婚姻礼俗的的资料#65377;如“婚,妇家也#65377;礼娶妇以昏时#65377;妇人阴也,故曰婚#65377;”许慎以“昏”与“婚”构成声训,反映了古人昏时成婚的习俗#65377;《礼记?昏义》孔颖达疏引《礼经目录》云:“谓之昏者,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名焉#65377;”《仪礼?士婚礼》:“主人爵弁#65380;?R裳#65380;缁?S,从者毕玄端,乘墨车,从车二乘,执烛前马#65377;”这里说的是男子亲迎女子成婚的装束和装备,“执烛”一词足见迎亲时已是天黑#65377;但是,许慎此说并未穷溯其源,反映的是礼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