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光照强度对叉花草叶片结构和叶绿素含量影响.docVIP

不同光照强度对叉花草叶片结构和叶绿素含量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光照强度对叉花草叶片结构和叶绿素含量影响

不同光照强度对叉花草叶片结构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摘要:为探讨叉花草的耐荫特性,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对其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及叶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光照相比,株高、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随遮光度的增加而增加,遮光70%以上使植株变得柔软;叉花草的栅栏组织为1层,海绵组织相对较为发达,在不同遮荫条件下,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均变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比值减小;叶片中叶绿素a/b随遮光度的增加而减小,表明叉花草适宜在遮光度60%~70%的环境下生长。   关键词:叉花草;光照强度;叶片结构;叶绿素   中图分类号:Q 9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500(2014)04-0052-05   现代园林倡导自然、生态,空间造景讲究生态效益。注重立地生态条件,提倡以植物造景为主,灌草有机结合的立体绿化模式[1]。因此,耐荫或半耐荫植物在园林植物配置中占据了较为重要的地位,研究植物的耐荫性对林下或立交桥下园林植物的种类选择具有现实意义。我国对植物耐荫性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集中在植株形态特征、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曲线等方面,以比较阳性植物和荫性植物在形态和生理上的差异以及对光照的适应性[2,3]。   叉花草(Diflugossa colorata)属爵床科疏花马兰属多年生小灌木,多枝,常着生于林下或林缘,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福建和广东等地,在园林绿化中应用较少。在深圳地区花期6~8月,开花时整株有吊钟状红花,极为靓丽。选用野生种子自行繁殖的两年生叉花草植株,在不同遮荫条件下进行植株形态、叶绿素含量和叶片解剖结构的研究,旨在了解叉花草的耐荫特性,为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3年10月~2014年4月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实训基地进行。供试材料来源于深圳市仙湖植物园盆栽叉花草,两年生扦插苗,生长健壮,长势一致。试验采用单因素遮光设计,设4个处理(包括对照),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将植株放入2 m×2 m×2 m的钢架棚中,钢架棚上用市售黑色不同遮阳率的遮阳网分别进行覆盖,并用光照度计测试,其钢架棚内的相对光照强度分别为:处理1相对遮光为60%~70%;处理2为70%~80%;处理3为80%~85%;以不使用遮阳网为CK,相对光照强度100%。每处理选3株,共36株。植株处理60 d后取样测定叶绿素含量,重复3次,取样时选取植株枝条顶端向下第5~6片成熟叶,发育完整,无病虫害侵染。植株高度、叶面积和叶片结构的观察也是处理60 d后测定,重复3次。   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植株高度和叶片面积的测定 用米尺取植株最高点量取,叶片面积用YMJ-A叶面积仪测定,取每株植物最大的叶片3片,分别量取,结果取平均值;叶绿素含量采用丙酮研磨提取法;叶片解剖结构的观测在植株的向阳面选取3个枝条,在每个枝条上选取从顶部向下的第5~6片成熟叶片置于冰壶中带回实验室,使用FAA固定液进行脱水、浸蜡、染色、包埋,标本制作完成后,采用徕卡RM2126RT切片机,进行石蜡切片。在Nikon 50i型显微镜镜检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并进行显微摄影。   1.3 数据分析   试验采用SAS 9.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光照强度对叉花草植株和叶片生长的影响   在全光照下,植株生长缓慢,而在遮光处理下,植株生长较快(图1),且随着遮光逐渐增加,植株高度呈现增加的趋势,遮光60%~70%处理的植株高度比CK的增加18.5%,达到显著水平(P0.05)。   植株叶面积随遮荫度的增加而增加(图2),处理1为CK的1.7倍,处理2较处理1增加20%。CK与处理1,处理1与2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0.05)。   全光照下,叉花草不仅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较小且泛黄;遮荫60%~70%的环境下,叉花草不仅叶片较大,植株生长较快,而且生长较为健壮;而遮荫70%~80%的环境下,虽然植株生长快,叶面积大,但节间变长,枝条变软,难以直立;遮荫80%~85%的环境下,尽管植株叶片最大,但节间持续变长,植株无法直立生长,说明叉花草适合在遮荫60%~70%的环境条件生长。   2.2 不同光照强度下叉花草叶片结构   叶片的结构,尤其是栅栏组织厚度以及栅栏组织   与海绵组织的比值与植物的喜光性密切相关[4],栅栏组织多,表明植物中含有的叶绿体多,便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对叉花草进行4种不同光强处理60 d后,叶片的立面解剖结构结果表明(表1、图3),叉花草在不同光照下,叶片的栅栏组织排列整齐,为1层,但海绵组织相对松散。与CK相比,遮光处理后叉花草的叶片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