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追风筝人中象征艺术手法探析
追风筝人中象征艺术手法探析
摘要:《追风筝的人》是作者卡勒德?胡塞尼一部描写阿富汗社会现状的著名代表作,叙述了主人公阿米尔从被控制转向新生的成长过程。这部小说主要对现代阿富汗社会让人心酸的现状进行了深刻的描绘,阿富汗独有的穆斯林文化是这部小说的社会背景,通过对阿富汗斗风筝的描写来充分展现出风筝在阿富汗文化中的独特意义。作者还充分运用象征艺术手法来对阿富汗社会中存在的众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对《追风筝的人》的内容进行了大致的概括,并且?ψ髌分性毯?的象征艺术手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进而对《追风筝的人》中的“风筝”一词进行作用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象征艺术手法;卡勒德?胡塞尼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17
《追风筝的人》是作者卡勒德?胡塞尼根据自身对阿富汗社会文化的了解,运用自己丰富的辞藻和沉稳的气质叙写的第一本小说。《追风筝的人》是作者第一部作品,在2003年6月出版后便成为了文坛的黑马,一举成名,广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成就了其一直以来的梦想。《追风筝的人》还获得了法国《ELLE》读者票选的年度最佳小说,卡勒德?胡塞尼也因为这部作品获得了2006年的联合国人道主义奖。作品的时间线横跨了前后近三十年的时间,讲述了好几代人的成长故事,卡勒德?胡塞尼是现在仅有的一位用英语写作的阿富汗作家,向大众真实形象地展现了阿富汗自身独特的文化历史。作品中的意象可以进行隐喻的转换,在文章中不断地重复出现就会形成象征,成为象征体系中的一部分。象征艺术手法属于文学作品写作中常见的手法之一,主要是通过大自然中蕴含的形象或事物进行作者思想的表达[1]。象征所运用的事物是有形并具体的,但它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是无形并抽象的。本文主要对《追风筝的人》中象征艺术手法进行仔细的探析。
一、《追风筝的人》的内容概括
卡勒德?胡塞尼《追风筝的人》的故事背景是阿富汗30年来的苦难经历,动荡不安的社会以及脆弱不安的人类命运,描述了每一个人物在痛苦中的挣扎,最终通过放飞风筝来展现作者自身对和平社会的向往,以及对故乡的热爱。《追风筝的人》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从小便好学敏感,具有一定的写作天赋,但其父亲却认为他胆小和柔弱,对他十分的不满意。就在二人关系渐渐远离时,风筝比赛却给这一段关系带来了新的希望。仆人哈桑从小便身手敏捷,并且是一名斗风筝的好手,为了能让自己的主人阿米尔获得父亲的喜爱,哈桑助阿米尔赢得了比赛。但就在比赛结束之后,哈桑却遭受到了性侵,而阿米尔对此事却无动于衷,可此后深深的愧疚一直深埋在他的心里。当前苏联入侵阿富汗时,阿米尔随父亲出国逃亡,父子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好,但父亲在不久之后去世了,阿米尔得知哈桑竟是自己父亲的私生子,这时哈桑已经去世了。阿米尔随后回到了阿富汗,解救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但索拉博因为在长期的虐待中无法彻底敞开自己的心扉,但最后在一次阿米尔和索拉博的放风筝活动中索拉博绽放了笑容。
二、《追风筝的人》中象征艺术的具体分析
1风筝――一个代表命运、希望、救赎和尊严的集合体
《追风筝的人》这部作品的开始是风筝,结束也是风筝。风筝在纯洁的白雪和蔚蓝的天空中飘动着,欢快的人群手里拿着暖心的红茶,就这样一场隆重的风筝比赛在阿米尔的家乡正式开始。在小说中,“风筝”二字不断地反复出现,在整个故事中都穿插着,它究竟象征着什么呢?“风筝”应是一个多重的象征,不仅仅象征着阿米尔和哈桑,其中的每一个人物的心中都隐藏着一个风筝,每一个人都是不惜一切地追逐着风筝的人。阿米尔非常喜欢赛风筝和斗风筝,在小的时候,他很渴望能得到父亲对自己的宠爱以及欣赏,可是他自私的行为却给哈桑带来了严重的伤害,以至于令自己一直备受良知的谴责。后来跟父亲去了美国之后,幡然醒悟,鼓足勇气想要找回那已失落的风筝。此时的风筝象征着与哈桑的友谊以及对自我的救赎,找回风筝既是自我救赎也是对祖国的救赎。哈桑为了向阿米尔尽忠尽责,承受着阿塞夫等人的欺辱,想要得到那一只蓝风筝。在哈桑的心中,此时的风筝象征着呵护与忠诚。由此可见,作品中每一个人物的命运就像风筝一样,想要飞向更高的天空,但却承受着细线的牵引无法实现自由。哈桑的悲剧命运就如风筝一样,从出生到逝去,一直都是一个悲惨的角色,没有自己主宰的权力。这个风筝在阿米尔妻子的心中象征着心中的理想,虽然曾经走偏过,但最终还是回到了正轨。盲目地追求导致做出了错误的决定,被原谅后重新回到家庭之中,急欲做一个贤妻良母,延续着阿富汗的血脉。索拉娅和阿米尔的父亲都是追风筝的人,就算前苏联侵入了他们的国家,他们依旧坚持着,直至死亡都没有放弃对那只风筝的追逐,这个风筝在他们心中象征着国家尊严和回归祖国的希望。
2阿富汗――一个充满种族歧视、兵荒马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