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性格特征的文化阐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性格特征的文化阐释

苏轼性格特征的文化阐释? ?王建平 河南大学文学院? 内容提要:? 苏轼作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其性格特征的形成过程,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从儒学到理学的发展过程。他乐观进取、旷达超脱的性格,体现了儒释道精神的高度统一。正因为如此,他在经历两次“在朝——外任——贬居”的过程中,才能进退自如、超然处世。其诗词文的辉煌成就,便是他以儒家作治世之具、以道家作修身之术、以佛家作安身之法的真实写照。? 关 键 词:?文学;苏轼;性格特征;文化?   中国封建文人,大多是抱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抱负而踏入社会生活的。然而,当我们具体去审视一个个思想、文化大家时,却发现他们最初的抱负和以后的遭遇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对立状态,就连怀瑾握玉、独善其身的退身之策也在强大的社会异己力量的冲击下变得荆棘丛生。从虽死犹生的屈原,到放荡不羁的阮藉,从超然脱俗的陶渊明,到行藏在我的白居易,从忧国忧民的杜甫,到醉饮狂歌的李白,在他们身上显示了各异的人格特征;耿介而又世故,狂放而又拘谨,进取而又淡泊,重生而又轻死,既兼济天下又独善其身,既为君报国又为己全性……而苏轼可以说是这些文人的一个曲型,在他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对文人的深刻影响,可以说,苏轼性格的形成,完全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作用的结果。? 一、苏轼性格特征的文化基础——儒学和理学?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都有其特定的坐标位置,我们出生在一个特定的时代,就要受到这种时代精神的感染和浸润,研究苏轼也离不开他生活的文化氛围。?   (一)儒家文化造就了苏轼匡扶天下的济世之志。?   谈到任何一位古代文人,我们都应当首先注意到作为文人人生航标的儒家文化对他的影响。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得以维系的坚强柱石,是所有的文人儒士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儒家思想自春秋创立以来,经两汉、北宋两次改造,已日趋完备周密。古代文人多以实现政治抱负为其生平第一追求。以治人为基本内容的实用主义学说思想和以文人为基本形式的文人化官僚制度,决定了古代文人热衷于从政。古代文人的人生历程主要也就是一种仕途经历,要想实现儒家为其规定的人生理想,出仕是最佳的途径。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在这条路上摔打滚爬,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站起。苏轼当然也不例外。嘉佑年间,苏轼就是怀着“奋励有当世志”〔1 〕的宏大抱负和干一番经世济时大业的雄心壮志进京应试的。他唱道:“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2〕、“丈夫重出处,不退要当前”〔3〕、“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4〕, 俨然以一副舍命报国、风骨凛然的儒者面目走上了他的政治舞台。?   然而北宋的社会现实并没有给苏轼提供一个施展雄才大略的机会。宋明理学的发展和个人的生活际遇则培养了他圆通、豁达、乐天安命的性格特征。?   (二)理学为苏轼提供了处世之道。?   宋代可谓是一个大起大落、大荣大辱、大安大危的历史时期,自宋开国到徽、钦二帝被掠170余年,虽有太平盛世的繁荣之态, 但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积贫积弱的现象也日益加剧。尤其是靖康之变、汴京沦陷,表面上的承平突然在一夜间消失,世人仿佛从一场噩梦中惊醒,他们真正意识到了那种极力忘却的生存危机已经来临。对这种由鼎盛而式微,由升平而离乱,由荣耀而屈辱的巨变以及由此而来的异族侵凌之苦,故国山河失去之恸,感受最强烈、最深刻的莫过于文人士大夫了。他们不愿放弃在变革中求生存的政治选择,曾抗争、自救,然而已经晚了,封建文化不可遏制的衰落之势,已击碎了他们补天救世的迷梦,被抛入生存危机的他们不得不另外寻求解脱之法。?   理学的发展为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被称为新儒学的理学是儒、释、道三教合流的学说,治国济世的儒家理想,以心为本、以悟为则的禅学智慧和超世脱俗、寂寞清脱的佛道精神,成为文人士大夫安身立命的精神柱石。它在很大意义上超越了传统的“兼济”与“独善”相统一的儒家人格模式,突出了主体的精神本体意识和心灵自由因素,一方面拓展和丰富了个体的内在世界,使他们可以在心灵、情性、精神的平和、自足、虚静和无限之境中去自由地品味、体悟和化解外在现实在心灵上的种种感受、动荡和悲欢;一方面又在世俗的现实生活中使他们形成一种进退自如、伸屈有力的特殊行为方式,使内心的强烈抑郁和悲哀自然地转化为精神上的平衡和和谐。?   生活在这种大环境中的苏轼,儒家人世、佛家超世、道家避世的思想都在影响和感染着他,但由于他过人的慧根,他没有投入任何一种信仰,而是将儒家的弘毅精神与道家的无为无不为的思想和佛家的脱俗超世之境圆融地贯穿于自身,以外儒内道的形式在失衡的社会天平上找到了生存的支点,以一种超脱旷达、傲世超然的心态立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