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书装帧设计新尝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书装帧设计新尝试

红书装帧设计新尝试   [摘要]为了做好记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艰苦卓绝、英勇斗争的光荣历史,宣传和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红书”,笔者认为在“红书”装帧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做好两方面的工作:把握好“红书”的政治内涵与文化意蕴的统一;运用好文字与图片的各种功能,力争使“红书”的外装能做得好看、耐看,令人爱看。   [关键词]“红书” 装帧设计 新尝试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中国共产党90华诞来临之际,又有一批记载我们党和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艰苦卓绝、英勇斗争的光荣历史,宣传和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图书陆续问世。我把这类图书简称为“红书”。“红书”有特定内质和功用,其外在形态如何通过新的理念和技法,更富含时代气息,符合当下大众的审美情趣呢?对此,我这个在人民出版社做了近二十年的政治书籍装帧设计工作的美编,一直在思索和尝试。我的实践心得是:把握好“红书”的政治内涵与文化意蕴的统一;运用好文字与图片的各种功能,力争使“红书”的外装能做得好看、耐看,令人爱看。      政治内涵与文化意蕴的有机统一   我所说的“政治内涵”是指“红书”的内容所反映的精神实质;“文化意蕴”是指其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封面设计是整个图书装帧设计的最重要部分,因为读者拿到一本书,第一时间的视觉感受是封面带来的。封面设计工作除封一外还包括封四、书脊、扉页、勒口等设计,但主要部分在封一的图形、色彩和文字的安排与运用。以往出版的“红书”,在封面元素安排上大多是那种“一式红”、“满篇图”的设计路子,经年累月已引起读者的审美疲劳。要突破此状况,就须在设计中植入更多的文化因子。展现历史和现实的灵魂只能从文化中去寻找,反映革命斗争史的政治内涵也应从文化中去寻找恰当的呈现方式。“红书”本身也是文化产品,“红书”内容所反映的精神实质只有伴随其文化意蕴的传承,才会生生不息,久放光芒。所以,美编在设计一本“红书”时,需要反复琢磨和领会其政治内涵,从中萌生灵感,酝酿出具有文化意蕴的设计方案。   前些年,我承担了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一套红色经典丛书的设计工作。该丛书包括《此间曾著星星火――中共创建及中共中央在上海》、《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红军不怕远征难》、《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大型展览巡礼》、《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等,共十来种,每种一式封面。我在设计前参观了部分革命历史纪念馆,并实地拍摄了大量照片。事先的“深入生活”,使我豁然明确该丛书是要反映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的革命历程,和其间孕育出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美学家丹纳说:“一个民族的特性……是永久的,来自血肉、空气和土地”。一系列感性素材的收集,使我开阔了设计视域,各种构图元素在脑际出现,反映革命精神而又具有文化意蕴的设计方案逐渐形成。一是封面色彩,通过色彩体现该丛书的主题力量。我采用白里透淡红的特种纸作封面,其色调平和淡雅、明而不耀,作封面底色给人以纯洁大气之意味,而且这种偏暖色调,贴近大众对“红书”的审美习惯。二是封面文字,用的是大红色,与淡浅的底色既形成明显反差,又和谐相依;书名大多采用领袖人物的题字,如毛泽东的“红军不怕远征难”,朱德的“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董必武的“此间曾著星星火”,邓小平的“西柏坡”。这些直指主题的题字本身就是文化意蕴深厚的书法作品。三是封面图片,用的都是当年的老照片,以之作为烘托书名的背景,具有历史沧桑感和文化的厚重感。为表现每本书不同文化意蕴,我采用了摄影中虚实结合和中国画中的写意与工笔相间的技法。比如,《此间曾著星星火》封一下方用的是上海一大会址实景照片,石库门房子及其黑漆大门显现出肃穆雍容又伴带神秘的气氛,烘托并图解了董老遒劲丰润的书名题字,彰显此乃革命烈火萌发之地!又如《千秋红岩》反映的是“红岩精神”。我在封一偏右下侧用了一幅红岩村照片,刻意使照片虚成如素描图,图中幽谷绿荫之中坐落着两栋中式瓦楼,显现出一丝古风雅韵之闲,但悠闲之深处有一种凝重,因为楼里的志士正在周恩来领导下与反动派斗智斗勇。我又在封一右上方用了周恩来当年的头像,显现出一股“难酬蹈海亦英雄”的伟人气,与下方的红岩村图景相呼应,使整个画面有革命意境,也有文化意蕴。      文字和图片的巧妙运用   “红书”是大众类图书,其中很多可用于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它不是纯理论书,也不是教科书,因此它的表现形式从封面到版式要适合普通读者求新、求变、求美的心理需求。图文并茂是一种常用的形式,至于能否给人以深刻而又生动的视觉效应,则取决于文字、图片的巧妙运用及图与文之间和图与图之间的搭配呼应。   文字是书籍的基本元素,直接传送内容信息。当今字体形式已趋多样,改变字形会给读者不同的视觉感受。文字的巧妙运用,实际上就是字体字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