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中终极关怀精神浅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岩中终极关怀精神浅析

红岩中终极关怀精神浅析   摘要:《红岩》通过对英雄形象的塑造和对英雄语言和心理的刻画,传达出一种终极关怀精神。《红岩》中的人物将信仰看做人生存的精神支柱,作品中的主人翁们认识到将个人融入集体之中能实现生命历时性的意义,由此也实现了生命过程和结果的统一。   关键词:《红岩》;终极关怀;生命;信仰   中图分类号:I0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8-0172-02      在“十七年文学”中,《红岩》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文本,其接近千万的发行量使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使得这部作品可以超越不同的时代震撼着人们?在笔者看来,其成就与其说来自于作家的艺术创作,倒不如说是其中所传达的终极关怀精神。   有论者曾经指出“文学天生带有一种终极关怀的鲜明特征,它是人类为了拒绝沉沦走向超越而保留的唯一的一块精神净土”[1]那么什么是终极关怀呢?张岱年先生曾经将终极关怀分为三类:“一是皈依上帝的终极关怀;二是返归本质的终极关怀;三是发扬人生之道的终极关怀”[2]从这个意义出发,我们可以说,文学中的终极关怀实际上就是对于人的生存价值、方式、意义和最终走向的思考。而《红岩》通过对于源于生活的人物形象塑造从四个相通而又不同的方面传达了终极关怀的精神。   一、人生存的精神支柱――信仰   人活在世界上总要有一种力量成为其每天生活的驱动力。而《红岩》为读者展示了一代共产主义战士的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这种信仰是他们生存的根本。正是信仰的力量使他们完成了三次自我的超越。   (一)超越生理苦痛   当这些战士被俘的时候他们就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他们所要面对的首先就是来自于敌人的非人的肉体折磨,被俘的成岗成了“一具血肉模糊的躯体,脚上还钉着一副沉重的铁镣。”而一个人能够经受住这样的毒刑,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要归于他为革命献身的意志。   如果说男性本身蕴涵着刚强的特性,那么在文本中一个被敌人有意突出其生理属性而强调为“女共产党员”的江姐的表现更是震撼人心。虽然“绳子紧紧绑着她的双手,一根竹签对准她的指尖……血水飞溅……”但是结果是“徐鹏飞绝望的咆哮,使人相信,敌人从老许身上得不到的东西,在江姐――一个女共产党员的身上,同样得不到。”《红岩》反映出这种信仰的力量是可以超越性别的。   (二)超越精神折磨   如果说生理的苦痛并不一定要靠坚定的信仰才能承受,面对精神的折磨却能表现出乐观的精神就不是人人可以为之的。因为他们坚信他们所从事的正义的事业必然会胜利,所以他们才能将恐怖的监狱作为战场,表现出极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们虽然身陷囹圄,但是其坚定的信心丝毫未损,因此许云峰在地窖中开凿出了一条越狱的生命之路。恰如他所言“世界上没有奇迹,但是坚定顽强的战士,却可以做出常人认为无法做到的事”,他虽然知道自己的处境极其艰难,但是“心里却展现着明朗宽广的远景”。   而《红岩》中“狱中联欢”一段,最集中的表现出他们的精神品质。从他们所贴出的对联“看洞中依然旧景,望窗外已是新春”可以看出他们的心中对未来是充满希望的,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读《红岩》始终能被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所感染。   (三)超越生死   在《红岩》中英雄们完成的终极超越就是超越生死。这和庄子的“齐生死”的思想是有所不同的,庄子认为生与死没有明显的区别,但是在革命者眼中他们并不否定求生的欲望,甚至来说还非常强烈,否则也便不会有越狱行动了。但是他们精神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高度肯定了一个人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价值,却在死亡面前显得异常平静,书中是这样叙述在江姐就义前的情景的:   “江姐一听见叫她的名字,心里全都明白了。她异常平静,没有激动,更没有恐惧与悲戚。黎明就在眼前,已经看见晨曦了。这是多少人向往过的时刻啊!此刻,她全身心充满了希望与幸福的感受,带着永恒的笑容,站起来,走到墙边,拿起梳子,在微光中,对着墙上的破镜,像平时一样从容地梳理她的头发。”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说:“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这些革命者生之时所具有坚定信仰是他们之所以能够从容地面对生死的原因,因为他们明白“人们革命的胜利,是要千百万人的牺牲去换取的”(许云峰语)。而共产主义信仰的本身带有一个预设的目标,即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的终极理想,他们坚定地相信人类必然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形态,所以他们相信“没有我们,共产主义的红旗,照样会在全世界插遍”。生与死的关系以及如何面对生死是一个困扰了无数生命个体的、人类的终极命题,而这些英雄却对此做出了异乎中国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诠释,即生是为了信仰而生,为了信仰而奋斗;死是为了信仰而死,但是自己已经把全部奉献了出来。共产主义信仰与其他信仰的根本差别在于它在使人认识到不存在一个彼岸世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