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方言词语对消极修辞理论实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秦腔方言词语对消极修辞理论实践

秦腔方言词语对消极修辞理论实践   摘 要:以《秦腔》方言词语为例,论证了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消极修辞”理论的原则――“意义明确、伦次通顺、词句平匀、安排稳密”。   关键词:《修辞学发凡》;《秦腔》;消极修辞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4-021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4.140   陈望道先生所著《修辞学发凡》阐释了“消极修辞”的标准――意义明确、伦次通顺、词句平匀、安排稳密,对汉语、汉字的修辞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当今,陕西作家贾平凹的小说《秦腔》以“本身是一个富于生命力的语言群体”――陕西关中的方言土语再次实践了这一科学理论。以下以《秦腔》的方言词的应用为例,从修辞效果方面说明其对这一理论的切实应用。   一、意义明确、伦次通顺的方言用词体现   《秦腔》遵循“意义明确”“伦次通顺”的用语思想,以方言名词记述陕西的生产生活,如“厦房”“塬”“碌碡”“娃”“女子”“婆娘”等名词,都承载着独特的地域特征。   (一)生产生活词语意义明确   1.“塬”一词,23见。   指“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特指关中地区划分两家土地的“土塄”。“塬”和“坡”总是贯连使用,如有“塬上坡下”等。   例句:俊奇他娘在坡塬上捡穿烂的草鞋,就捡了三千二百双。   2.“厦房”一词,14见。   “厦”,“屋也。从广,夏声。”“夏”本指中原地区之人,后引申指“大”“人们居住的大屋”。“房”,“室在旁也。”“厦房”,指厢房。   以下例句中,“厦房”和“堂屋”对照,主次关系分明,表达意义明确。   例句:雷庆的堂屋和夏天礼的厦房里也都安了席,还是坐不下。   3.“碌碡”一词,17见。又作“?z碡”   A.是“碾谷脱粒的农具”。   例句:庆堂在院子里把收割回来的稻子一捆一捆在碌碡上摔。   B.农闲聊天,“碌碡”则为坐具。   例句:她才坐到碌碡上,一眼一眼往街西头瞅。   作为农具,作为坐具,“碌碡”是重要的工具,也是农人生活里方便的坐具。“才坐到碌碡上瞅着……”,更见质朴的民风。   (二)人物称谓词语伦次通顺   《秦腔》善于用方言名词作为主题、主语,衔接自然,照应密切,如娃(娃娃)、女子、婆娘等词的使用,都在意义十分明确的句子环境中出现。   1.“娃”一词,21见。   A.指12岁以下的儿童,常有“这娃、那娃”等。有时为代称自身,表示自怜之情。   例句1:我家妈妈,你咋不来看你娃?   B.叠音称谓“娃娃”,21见,表达亲昵欢喜之情。   例句2:你是娃娃么,要人喂呀?!老人硬朗?娃娃还乖?   例句1“娃”代称自己,在“我家妈妈”的呼唤声下,用反问表现强烈的情感。例句2“娃娃”也在反问的语境下,表达批评和埋怨。   2.“女子”一词,11见。   A.一般指“女孩子”。   例句1:你到底和人家女子怎样吗,我听说了,那女子不安稳,和那个姓马的老板嘻嘻哈哈的。   B.具体语境中可代指“某某家的女儿”。   例句2:西街周家的大女子死了,小女子顶缺。   例句1“女子”指未成婚的女孩。例句2“女子”专指周家的女儿。   3.“婆娘”一词,10见。   A.指中(老)年女性。3见。   例句1:两个老汉,一个婆娘,婆娘怀里抱了个娃。   B.“婆娘”有时用在夫妻吵架的语境下,指“妻子”,4见。   例句2:我这辈子啥事都耽搁在了你这婆娘的手里。   例句1“婆娘”同指一人,指妇女。例句2“婆娘”是被语境赋予了贬义色彩的称呼。   二、词句平匀、安排稳密的方言用词体现   《秦腔》遵循“词句平匀”“安排稳密”的用语思想,凸显关中“秦腔秦韵”,以方言动词、形容词述事,如“蹴、谝、泼烦”等动词的使用,“瓷、寡、美”等形容词等。   1.“蹴,蹑也。以足逆蹋之曰蹴。”又叫“圪蹴”“窝蹴”等,31见。   例句1:窑场的三踅端了碗蹴在碌碡上吃面。   例句2:我是在茶坊村的集市上瞧见过他和一个人蹴在墙根,用牙咬一枚银元哩。   动词与其动作所在的特殊地点相关联,“在墙根、碌碡上蹴着”,“集市、瞧见他一个人蹴在墙根……用牙咬一枚银元哩”,整体表达平匀,语句风格一贯,效果形象生动。   2.关中地区,“谝”指闲聊。1见。   例句1:不和你说了,我去找宏声谝呀!   引申指闲聊时“夸示”,2见。   例句2:你谝起来翻江倒海的,一写咋就一锅的萝卜粉条,捣鼓不清?   这里的“词句平匀”“安排稳密”的修辞思想十分突出,如“谝起来翻江倒海的”是批评,后续句就比方地指出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