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移栽密度对双季晚稻产量和经济性状影响.docVIP

不同移栽密度对双季晚稻产量和经济性状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移栽密度对双季晚稻产量和经济性状影响

不同移栽密度对双季晚稻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摘 要:该文以超级杂交晚稻H优51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移栽密度对双季晚稻生育期、分蘖动态、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水稻植株全生育期有所缩短。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水稻植株的群体茎蘖数和有效穗均呈增加的变化趋势,但茎蘖成穗率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呈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洞庭湖平原区,双季晚稻移栽密度以23.3cm×13.3cm,基本苗150万/hm2为宜,能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   关键词:晚稻;密度;产量;经济性状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0-42-03   Abstract: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ransplanting density on growth stages,tillering dynamics,grain yield and its economic characters of late rice were studied in the present paper by using Hyou 518 as the materia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period of later was shorter with the transplanting density increasing.And the tillering dynamics,productive panicle number increased with the transplanting density increasing.However,the percentage of productive tiller of late rice decreased with the transplanting density increasing.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rain yield of late rice were higher under the transplanting density of 23.3cm×13.3cm,and 150×104 /hm2 condition.   Key words:Late rice;Density;Grain yield;Economic characters   移栽密度是影响水稻生长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合理的移栽密度能使个体和群体协调发展,使群体充分利用光能,从而获得高产[1]。近年来,有研究者就不同移栽密度对水稻的群体结构、生长发育、光合特性、氮素利用和产量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2-6]。洞庭湖平原双季稻区是湖南省乃至全国最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在发展双季稻生产过程中水稻产量各异。通过近年来的大量调查发现,移栽密度是影响洞庭湖平原区双季晚稻的重要因素。然而,在该区域对于不同移栽密度对晚稻的生育期、产量等方面缺少系统的研究。为此,笔者针对当前农业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不同移栽密度对双季晚稻经济性状和产量影响的研究,以期为洞庭湖平原区晚稻生产选择合理的移栽密度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4年在湖南省南县青树嘴镇新建村进行,试验地土壤为洞庭湖平原紫潮泥粘壤土。试验前耕层土壤基本理化性状为:土壤容量1.19g/cm3,有机质含量37.13g/kg,全N2.62g/kg,全P1.5g/kg,全K22.4g/kg,碱解N195.24mg/kg,有效P25.44mg/kg,速效K81.32mg/kg,pH值7.9。全年年平均气温16.6℃,年降水量   1 237.7mm左右,≥10℃活动积温5 900℃,无霜期270d左右。   1.2 试验设计及供试品种 试验设7个移栽密度处理(行距×株距),处理1:30cm×20cm,处理2:30cm×13.3cm,处理3:26.7cm×20cm,处理4:26.7cm×13.3cm,处理5:23.3cm×20cm,处理6:23.3cm×13.3cm,处理7:23.3cm×10cm。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m2(长×宽=10m×2m),每穴4本栽插。供试品种为超级杂交稻H优518,采用塑料软盘湿润育秧。   1.3 田间管理 早稻于7月16日收获,7月17日进行翻耕,7月18日进行晚稻移栽。翻耕前大田基肥施N 82.50kg/hm2,P2O548.75kg/hm2,K2O16.50kg/hm2。移栽时用30%苄嘧?丙草胺1 500g/hm2兑水450kg/hm2喷施进行芽期除草。移栽后进行一次查苗补缺。7月24日追施尿素75kg/h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