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堂偏离轨道探究课
一堂偏离轨道的探究课
摘要 详细记录了在“钠”一节的课堂教学中,当演示实验出现异常现象时,作者未按预设轨道进行常规教学,而是和学生共同探究,最终得出钠在空气中燃烧,不仅与氧气反应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而且也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黑色的碳和白色的碳酸钠。??
关键词 钠 燃烧 黑色颗粒 灰白色固体?オ?
1 问题的提出??
在人教版高一教材(2003年版)“钠”一节教学时,笔者按P29演示实验[2-2]的操作步骤,做了钠在空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令所有的同学十分惊诧:并没有出现期待中如教材中描述的“生成淡黄色的固体,并发出黄色的火焰。”而看到的却是在黄色火焰的上方明显有大量的白烟出现,石棉网上留下的是一团夹杂着黑色颗粒的灰白色粉末!这白烟是什么?黑色颗粒呢?怎么是灰白色的粉末?一瞬间,一连串的问号迅速窜到笔者的眼前。是忽视它?不可能!这么多双眼睛看着呢!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未免太枯燥了吧!对!这不正是一个极好的探究课题吗?为何不利用此契机,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呢?但,这不是偏离教学内容了吗?笔者有点犹豫了。??
2 提出假设??
正当笔者还在犹豫时,沉寂的课堂却活跃起来了。同学们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看到同学们渴求的目光,笔者坚定了决心:偏就偏吧!??
“是钠表面的煤油未被滤纸吸收干净,”思维敏捷的孙科说,“煤油中含有碳,黑色是煤油不完全燃烧留下的灰烬。”??
“可能是将钠放在石棉网上的缘故,”爱思考的陈涛说,“也许将钠放在试管或蒸发皿中,就会看到淡黄色的固体了。”??
“肯定是钠在空气中先与氮气反应了,”自信的张伟说,“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多嘛!”??
“那也可能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一向不爱说话的李芹补充道,“空气中也有二氧化碳呀!”??
“那还不如将钠放在纯氧中燃烧,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就连一向沉稳的王云也着急了。??
“好,同学们的思维十分活跃,老师十分高兴。”我说,“现在你们提出了这么多的假设,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呢?”??
3 设计方案 亲自验证??
由5位提出假设的同学任小组长,其余48位同学自主选择自己支持的假设,加入那个小组,共同讨论、设计。5小组各提出1份方案,经笔者审核后,在讲台上公开演示。??
在热烈的掌声中,孙科走上讲台。他先选择1块较大的钠,用滤纸将其表面煤油仔细吸干。并将外层迅速切除干净。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噢!现象同刚才的演示实验一样。??
“能说明什么呢?”我问。“黑色的颗粒并非来自煤油。”同学们齐声答道。??
陈涛不慌不忙地走上讲台:取2块钠,吸干煤油,切除表层。分别置于试管和蒸发皿中,加热。(见图1、2,略去夹持装置,下同)??
哟!现象仍与刚才的演示实验相同。??
“原来并不是石棉网的错!”陈涛幽默的话语轻松了有点紧张的气氛。??
在大家的期待中,张伟来到讲台前:将1块切好的钠放在1块平整的铝箔上(铝片的导热性能好些,张图3伟解释道),并将一充满氮气的集气瓶倒扣其上,加热(见图3)。1 min??过去了,2 min过去了,怎么的?钠还处于熔化状态,并未燃烧起来!??
张伟满脸疑惑的看着我,同学们也一时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其实,钠并不能与氮气直接反应。碱金属中只有锂可以直接与氮气反应。”笔者安慰他说,“不过,是你用设计新颖的实验告诉同学们这一事实的。”??
大家又将目光转向了王云:她的设计思路同张伟的相似。只不过将集气瓶中的气体换成了氧气(见图4)。加热,眨眼间,钠就剧烈地燃烧起来:明亮的黄色火焰!移走集气瓶,哇!淡黄色固体!成功啦!全班同学欢呼起来。王云也骄傲地挥了挥?┦帧? ????
“感谢王云同学的精彩展示,她用实验告诉了我们钠与氧气反应时确实有黄色的火焰,且有淡黄色的过氧化钠生成。”笔者话锋一转,“但我们的疑问好像还未完全解开呢?”??
此时,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李芹的身上。(装置见图5)。加热,1 min过去了,毫无动静。能燃烧吗?每位同学的眼神中都透露着问号。“噗” ,钠在二氧化碳中竟燃烧起来了!白烟!同学们兴奋的站了起来。还未等冷却,李芹便迫不及待地移开集气瓶。瓶底附着的黑色颗粒清晰可见,瓶壁上还沾附着白色的物质!??
教室里沸腾了!同学们相互传递着集气瓶,像欣赏宝石似的仔细观察着。??
“非常好!同学们现在知道了这黑色的物质和白烟是来自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生成物。那黑色物质到底是什么呢?白色物质呢?让我来直接告诉你们答案吧!”笔者用欲擒故纵之计。“不!”同学们齐声高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