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养殖模式下河蟹生长效果及存活率对比.docVIP

不同养殖模式下河蟹生长效果及存活率对比.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养殖模式下河蟹生长效果及存活率对比

不同养殖模式下河蟹生长效果及存活率的对比   摘 要:比较分析了沟壑泉水养殖和黄河水养殖模式下池塘水质以及河蟹的生长效果。结果显示:2016年3-10月河水养蟹池塘除水温、溶解氧整体低于泉水养蟹池塘外,pH、电导率、氨态氮以及亚硝态氮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实验结束时河水养蟹模式下河蟹的平均壳长、壳宽(5.61±0.362 cm、5.95±0.373 cm)与泉水养蟹差异不显著,体重、体重特定生长率(89.32±13.05 cm、1.179%/d)显著高于泉水养殖。养殖水环境、养殖技术以及养殖理念的不同,导致在养殖存活率上存在差异,泉水养蟹成活率为51.2%,相比河水低了66%。综上所述,初步认为河水养蟹模式适合本地区河蟹养殖发展,建立河蟹生态健康养殖新模式意义重大。   关键词:河蟹;养殖模式;特定生长率;存活率   河蟹,又名毛蟹、大闸蟹、辽蟹等,学名中华绒螯蟹(Erlocheir sinensis H.),河蟹在动物分类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1]。河蟹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分布地区广泛,从北方的辽宁至南方的广西等省的通海河流里均有其生长,尤其是长江中下游两岸的附属湖泊以及辽河流域两岸的芦苇荡使其生长栖息的良好场所[2-3]。随着河蟹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历史上不出产河蟹或者远离海洋的内地,其目前养殖河蟹的面积和规模也不断在扩大[4]。陕西省地处中国内地中西部,其水资源相对贫乏,但水资源类型多样,主要有沟壑泉水、流域(?S河、渭河、汉江)河道水以及秦岭溪流水等。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2016年笔者在陕北的沟壑地带和关中的黄河滩涂开展了两种河蟹养殖模式对比试验,旨在为陕西省河蟹规模化健康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池塘   分别选取延安市黄龙县圪台乡的2口池塘(1#、2#)和渭南市大荔县华园镇的2口池塘(3#、4#)作为对比试验池,其中1#、2#池面积为0.20 hm2和0.07 hm2,池深1.0~1.2 m,3#、4#池面积为0.27 hm2和0.13 hm2,池深1.3~1.5 m。1#和2#池水源为沟壑天然泉水,3#和4#池水源为黄河沉淀水。每个池子进排水口分开,进水口用密网过滤。在池塘四周池埂上用高60 cm的加厚黑塑料膜做成防逃围栏。   1.2 清塘肥水   3#和4#池塘冬季排干水后对池塘进行?[整,清除多余淤泥后晒塘冻土,1#和2#池塘采用秋季清塘消毒。蟹苗放养前7~10 d,采用生石灰消毒,生石灰用量800~1 200 kg/hm2[5],采用即时溶化全池均匀泼洒,在生石灰药效消失后3#和4#池塘每公顷使用生物有机肥520~750 kg,促进生物饵料生长繁衍。   1.3 种植水草   3#和4#池塘2月底,1#和2#池塘11月底全池种植伊乐藻,面积控制全池的25%左右,水位保持在30~40 cm。3#和4#池塘3月初,1#和2#池塘12月初种植面积控制在40%左右,水位保持在50~60 cm。至高温季节3#和4#池塘水草覆盖率保持在80%左右, 1#和2#池塘水草覆盖率保持在70%左右。   1.4 苗种投放   试验扣蟹苗种均采购于长江水系的养殖池塘,选择体质健壮、活动敏捷、附肢齐全,规格整齐,大小为160~200只/kg,运输成活率大于95%。3#和4#池塘3月上旬开始投放蟹种,放养密度为30 000~45 000只/hm2,1#和2#池塘12月中旬开始投放蟹种,放养密度为28 000~40 000只/hm2,扣蟹越冬成活率86%,越冬期间蟹苗的特定生长率低于0.3%/d。蟹苗在放入池塘前要进行消毒处理,用食盐水(3%~4%)浸洗3~5 min。蟹苗投放时间选择在晴天水温较高时,进行多点投放,让蟹苗自行爬入水中。   1.5 日常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饵料的投喂以全价配合饲料为主,搭配一些动物性饵料(例如新鲜的小鱼小虾和冰鲜的鱼虾等)和植物性饵料(例如浸泡的小麦、玉米、高粱、蔬菜类等),坚持“两头精,中间粗”投喂原则,日投饲量控制在3%~5%。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及时掌握水位变动和水质变化情况,以及河蟹摄食和活动情况,做好防逃、防盗以及防敌害工作。坚持每日做巡塘记录,视气温及水温定期加注新水,保持水体透明度。定期(15~20 d)对池塘进行水质调节和改良。   1.6 水环境指标测定   试验期间,每10~15 d对各个池塘的水温(WT)、水深(WD)、透明度(SD)、溶解氧(DO)、pH值、电导率(EC)、氨氮(NH+4-N)、亚硝酸盐(NO-2-N)等水质理化指标进行跟踪测定,从3月10日至10月15日共测定16次,每次采样监测时间固定在上午9:00-10:00,每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