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栽培模式对贵州冬作马铃薯抗旱防寒影响
不同栽培模式对贵州冬作马铃薯抗旱防寒的影响
摘要:以中薯3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冬作早熟马铃薯抗旱防寒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栽培能显著提高土壤的温度和湿度,特别是双膜覆盖栽培可比未覆膜对照增温3~5 ℃,土壤湿度提高5~9百分点。不同栽培模式出苗时间差异较大,覆膜栽培能提早出苗,且出苗整齐度比较一致。其中,双膜覆盖栽培马铃薯出苗最早,较对照提早了11 d,比黑膜覆盖栽培提早了5 d;植株长势也明显优于其他处理,且收获时间提早了11~17 d,生育期缩短了6~9 d。另外,双膜覆盖栽培的产量和产值最高,分别比未覆膜对照增产和增效23.9%和42.5%;黑膜覆盖栽培次之,分别比对照增产和增效18.4%和40.4%,但二者之间经济增效并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起垄后采用黑膜覆盖避开晚霜时间播种,栽培简单省力,能有效累积地温、防寒保湿,促进马铃薯提早出苗,有效延长早熟马铃薯的生长期,使早熟马铃薯能在早稻播种前充分、快速地生长,增产增效明显,可作为冬作早熟马铃薯抗旱防寒高效栽培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冬作马铃薯;栽培模式;抗旱防寒;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 S532.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9-0119-03
近年来,贵州省冬作马铃薯发展迅速,面积逐年增加,已经成为贵州省马铃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黔南、黔东南、黔西南与广西交界的低热河谷地区,黔北的赤水、习水等市县,冬季热量条件丰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发展冬种马铃薯[1]。据粗略估计,贵州地区,每年收获水稻后,有近16.7万hm2的田块可利用。这些冬闲稻田,除了小部分种植冬季蔬菜、油菜和绿肥外,大部分冬闲稻田没有被利用。加之秋冬大田作物本身经济效益低下,导致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冬闲稻田面积逐年增加。这些地区冬季阳光充足,温度适宜,降雨适中,特别适合马铃薯生产。同时,“水稻―马铃薯”水旱轮作模式,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并减少病虫危害,提高冬作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2]。贵州冬作马铃薯一般选用早熟或中早熟品种,于11月底至次年1月播种,5月中旬收获。早春出苗阶段常遭遇低温冻害、晚霜等天气危害,生长期又常伴有季节性干旱,成熟收获期则常遇雨季及早稻的生产[3],但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因此,开展抗旱防寒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对指导贵州省冬作马铃薯生产,促进冬作马铃薯增产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位于贵州省三都县廷牌镇廷新村(107°47′~107°55′E,25°40′~25°45′N),海拔880 m,年均气温18 ℃,属中亚热带温润气候类型,年降雨量为1 349.5 mm,主要集中在4月至9月,年无霜期为328 d。土壤为黄沙壤土,前茬作物为水稻,耕作层养分状况见表1。
1.2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中薯3号,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与花卉研究所选育,中早熟品种。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2010年引进试种,目前为贵州省主推早熟马铃薯品种之一。参试肥料主要包括尿素、西洋复合肥(N ∶P ∶K=15% ∶15% ∶15%)、硫酸钾(K2SO4,K2O≥50%)及农家腐熟有机肥(牛粪)。地膜选用0.01 mm的黑色地膜和白色地膜,稻草由农家提供。
1.3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4年进行,共设5个处理,处理1黑膜覆盖,处理2白膜覆盖,处理3稻草包芯,处理4双膜覆盖(黑膜覆盖+小拱棚),处理5不覆盖(CK)。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18 m2,每处理3次重复。为保证试验的一致性,所有处理均采用单垄双行栽培,120 cm开厢,垄面宽80 cm;宽行80 cm,窄行40 cm,株距20 cm。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种薯选择要求大小较一致,切块种薯均用农用链霉素、甲基硫菌灵及滑石粉拌种。底肥施有机肥15 000 kg/hm2+硫酸钾复合肥750 kg/hm2;马铃薯出苗70~80%时,用尿素150 kg/hm2 进行液态浇施提苗。10~15 d后,再追肥1次,用硫酸钾225 kg/hm2+尿素150 kg/hm2,以液态形式追施。整个生育期采用常规田间管理,其间喷施代森锰锌1次和氟菌?霜霉威2次预防晚疫病。
1.4 测定内容及方法
播前取样测定0~20 cm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缓效钾、速效钾及pH 值;播种后5 d、30 d和45 d 利用土壤水分快速测定仪(MP-406Ⅰ型土壤水分速测仪)分别测定0~10 cm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记录出苗时间并调查出苗率;播种后45 d(3月15日)整株随机取样(7株)测定株高、茎粗、匍匐茎数、匍匐茎长度;收获时测定各处理产量、大薯(≥100 g)和小薯(100 g)产量及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大型会议会务工作流程清单(培训讲学版).docx VIP
- 零碳园区水资源循环利用方案.docx
- DB35∕T 836-2015 学生服装标准规范.docx VIP
-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完整版) .pptx VIP
- 明配管支吊架的计算表.xls VIP
- 活动一《塑料制品大点兵》课件 沪科黔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二年级上册.pptx VIP
- 社区教育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污水处理优化软件:SuperPro Designer二次开发_(5).设备与物料流管理.docx VIP
- MSS SP-25中文 国外国际规范.pdf VIP
- 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方案(2025年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