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践约传对西厢记改编及其文化意义
践约传对西厢记改编及其文化意义
[摘要]《践约传》以《西厢记》崔张爱情故事为基本框架,用清末北京通行的官话加以改编,成为清末西方人学习汉语口语的上佳教材。《践约传》的编写者通过经心结撰,掺入大量日常口语,以新颖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践约传》不但在传递语言功能的同时成功地将《西厢记》故事带人汉语学习者的视野,自身也获得了独立的文本价值。它同清末西人汉语教科书中被编选的其它小说戏曲作品一样,在汉语教学史、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外传播史中都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关键词]《践约传》;《西厢记》;汉语教材;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I207.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2011)02-0109-05
《践约传》出自北京官话口语课本《语言自迩集》第2版第6章,以《西厢记》中崔张爱情故事为基础框架,用清末北京通行的官话加以改编而成。元杂剧《西厢记》历来受到高度评价,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也早已为人熟知,但以此为基础改编的《践约传》,却因为置身于西方人所编写的汉语教科书中而未能引起研究者的注意。西厢故事被改编后用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教材,并籍此为更多的域外人士所了解,其改编及传播经典文化的意义不可小觑。
一、偶然选用,苦心串结――《践约传》的产生过程
《践约传》出自威妥玛(Thomas F.Wade,1818―1895)编写的北京官话口语课本《语言自迩集》。1841年威妥玛任职英国驻华使馆,1883年卸任回国。归国后,1888年成为剑桥大学首任汉语教授。他在华期间曾长期负责海外雇员的汉语教学,先后写成《寻津录》(1859)和《语言自迩集》(1867),并根据汉语的特点创造出“威妥玛拼音”。《语言自迩集》前后出过3版,初版为1867年的4卷本,因“公使馆汉语”和“过于沉重的记忆负担”遭到批评而改订;1886年推出了第2版,共3卷;1902年又出了第3版,是简本2卷。“1886年的第2版是目前能见到的唯一本子,从第2版序言推知,也是最好的本子。”《践约传》正是其中的第6章,而第3版简本中又将其删去,故《践约传》的出现就显得更为宝贵。而最初,改编《西厢记》并用它来当作学习汉语口语的教材只是一个无心之举:
第六章“秀才求婚”,是原第五章重新分配的一份材料,做了许多修正和增加。它本身还有一段故事。……《口语系列》这两章中给出的句子,它们之间的全部关系查询起来令人烦恼,而要排除经常面临的这种困难,就必须找到一种连结形式经便一总儿解决。这时,在作者动手之前,于子彬,一位满族学者,主动拿来《西厢记》,或曰“西厢房的故事”,作为一个框架,填上本课程第三章和第四章的短语,并顺序地串连在一起――真正方便了未来的学生。这个主意最好。
改编《西厢记》的主意得到了威妥玛的肯定和支持,“于是请来几位中国朋友帮忙,删节和修改故事的主要情节作为骨架,然后充实其他”,因为这种别出心裁的想法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提出这一想法的于子彬受到威妥玛的高度赞扬:“初始的概念,毫无疑义地应该完全归功于学者于子彬。一项改进的功劳,跟一项发明的功劳不可同日而语。”而这种形式对于口语学习的作用,威妥玛也明确指出,经过改写的《践约传》“作为一则故事,我可以说,它不追求什么功利,然而它充分体现了一则爱情故事应有的中国思想。这比呆板的杜撰要好一些,当它紧扣章节解释的时候。由于带出相当多的彼此关联的短语,孤立学习它们时的疲倦为之顿消。”
《语言自迩集》采用的是中英对照的方式,共40段,每段少则3句,多则十几、二十句不等,它的具体成篇是以《西厢记》的故事框架作为依托,填充例句而成,这一点我们从《践约传》本身也可以找到证明。
这且不提,可惜,叙到此处,那原板《自迩集》内续散语一篇,俱已用完,撰成这《践约传》,于散语外加增的不少,无法再为铺张。
――《践约传》第40段
但是例句的选择与填充并不简单,它体现出编写者煞费苦心的经营。据《日本中国语教学书志》所提供的线索:1880年7月由庆应义塾出版部出版的《清语阶梯语言自迩集》中有“续散语”18章,并由此推断这部“面向日本人的《语言自迩集》”“乃是根据原本初版的《语言自迩集》”。笔者结合《践约传》第40段的自述,将这18章“续散语”与《践约传》对比,确可见出《践约传》编写者利用《西厢记》故事而行语言教学之实的苦心。我们将课文中关于郑恒和莺莺的3段描写与《续散语》进行对比便可知一二。
通观《践约传》之全篇,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如《续散语》中,第1章中16句:你的东西都齐截了么?第8章第3句:勤点儿搅着别叫他糊焦了。第12章第17句:劐着花点银子罢咧。这几个句子分别是《践约传》中第7段第3句张生对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