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冷笑隐喻英译与语境因素探析.docVIP

红楼梦中冷笑隐喻英译与语境因素探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楼梦中冷笑隐喻英译与语境因素探析

红楼梦中冷笑隐喻英译与语境因素探析   摘 要: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它无处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冷笑道”这一表达在《红楼梦》中很常见,这也是中国典籍文体一大特点。本文拟从概念隐喻为出发点来探讨《红楼梦》中的“冷笑”隐喻,研究在一定上下文语境制约下,隐喻翻译策略的取舍,并以此为参考对“冷笑”隐喻的翻译结果进行合理评价。   关键词:隐喻;冷笑;上下文语境;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4)11-0160-5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4.04.046    1 . 概念隐喻的简介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认知语言学迅速发展开来,目前已成为现代语言学的主流派别之一。概念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热点,其研究不仅仅局限在修辞层面,它已经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人们的语言、思维和行动中均有体现。莱考夫和约翰逊在1980年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概念隐喻。1987年出版的《女人、火和危险的事物》一书奠定了概念隐喻在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地位。莱考夫以体验哲学为理论依据,批判了西方的经验主义和唯理主义,他对概念隐喻的认识达到了空前领先水平。传统的隐喻研究只是从隐喻的语言现象层面来分析,认为隐喻只有修辞作用。实际上,正像莱考夫所提到隐喻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不仅在语言中有所体现,在思维和行动中也有所体现。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的提出在语言学界是一项新发现,隐喻研究从此从传统修辞学的轨道上脱离出来,正式纳入认知语言学及认知科学的探究中来。莱考夫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出概念隐喻的内涵:   “概念系统是隐喻地生成和被理解的,通过系统的跨域映射(mapping)完成,并把概念隐喻分成三类:方位隐喻、实体隐喻、结构隐喻。”(Lakoff, 1993: 45)   本文拟从概念隐喻为出发点来探讨《红楼梦》中的“冷笑”隐喻。    2 .《红楼梦》中的“冷笑”概念隐喻   2 . 1 由“冷笑”到“冷笑”隐喻的转变   “冷笑道”这一表达在《红楼梦》中很常见,这也是中国典籍文体一大特点。据大体统计,在前八十回中大约出现了80次。有男子的“冷笑道”,例如贾政、贾宝玉等,然而更多的是女子的,例如王熙凤、林黛玉,甚至连丫鬟小红、晴雯等。由于人物形象及身份地位的不同,“冷笑”也各具特色。例如凤姐的“冷笑道”就很明显地刻画了她的性格特点――“逢恼时反笑”。“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丫鬟晴雯的冷笑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另外,每个人的“冷笑”也是因情况而定。“冷笑”可以是愤恨、讥讽,也可以是轻蔑、难为情、不满、妒忌等等。“冷笑道”是一个习惯用语,但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可以成为隐喻。这也就是所谓的概念化过程。作者曹雪芹赋予“冷笑”特殊的文学内涵,从而使得“冷笑”这一概念在一定的语境中映射到抽象的文学概念(人物形象特征及作品主题)上来,形成跨域映射,就形成了小说中特色鲜明的概念隐喻:冷笑是人物性格特征;冷笑是作品的主题。“笑”本是高兴、愉快的表现形式,但是加上“冷”字,就使得“笑”变了味儿。“冷笑道”中,“冷笑”是“道”的表现方式。从“冷”这一触觉感官到“笑”这一生理反应,可以看出跨越人体的两种不同的感官。从这一形成规律来看,“冷笑”属于隐喻。   “冷笑道”是“冷笑”隐喻的语言表述,这正如周中明所提出的“不是停留在说明人物形象的外部表象上,而是能深入人物的性情、神髓和社会本质,反映其内在的性格特征(周中明,1982:150)。如此一来,将“冷笑道”这种比喻表达与其在人物刻画和主题表现等方面的作用结合起来进行阐述,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冷笑”隐喻的文学特征,使之成为《红楼梦》中概念隐喻翻译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 2“冷笑”是人物形象的概念隐喻   “笑”是塑造王熙凤这个鲜明形象的精髓。《红楼梦》中凡是凤姐出场之时,必定伴随着她的“笑”。例如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就是通过她的眼睛,让我们感受到王熙凤的“粉面含春威不漏,丹唇未启笑先闻”。第六回中,王熙凤的“笑”出现了五次,有对贾蓉说话时的“笑道”,还有就是对初次进入荣国府的刘姥姥说话时“因笑止道”“笑道”“笑而不睬”。脂砚斋批语为:“这五笑写凤姐活跃纸上”(霍国玲,2006:90-94)。这五“笑”缘由各异,情态不一,充分体现了她在贾府极尽荣宠,春风得意之态。这里的“笑”和她的“冷笑”不一样,然而却预示了她谈笑风生,处事不惊,正所谓“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的大家风范。王熙凤的“笑”与“冷笑”因人而异,都是对她性格特点及形象的反映。例如:   凤姐(怀疑丈夫贾琏对自己不忠时)冷笑道:“这半个月难保干净,或者有相厚的丢下的东西。――戒指、汗巾、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