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蛙油理化性质及食疗研究.docVIP

东北林蛙油理化性质及食疗研究.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北林蛙油理化性质及食疗研究

东北林蛙油的理化性质及食疗研究   摘 要:研究林蛙油的理化性质及食疗方法,可以增进人们对林蛙油的理解和认识,提高消费者辨别伪劣油及科学利用林蛙油的水平,使林蛙油的应有价值得到充分利用,促进林蛙养殖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林蛙油;理化性质;食疗;研究   中图分类号:S966.35 文献标识码:A   1 林蛙油的理化性质   1.1 荧光检查   林蛙油置紫外灯下呈棕色荧光;林蛙油的稀醇浸出液置紫外灯下呈浅粉色荧光。   1.2 化学定性   取本品0.1g溶于50%乙醇溶液中,取浸出液3mL加6滴水合茚三酮试剂,沸水中加热5min后呈蓝紫色。   1.3 光谱分析   1.3.1 红外光谱法   取林蛙油丙酮浸出物(5mg/mL),采用溴化钾压片法测其红外光谱。样品在1750~1700cm-1高频一侧具有肩峰的锐峰,峰位为1720cm-1。   取林蛙油50%乙醇浸出液(5mg/mL),以同样方法测其红外光谱,样品在1500~1350cm-1区间有一明显裂开的三重峰,峰位为1470cm-1、1420cm-1、1390cm-1。   取林蛙油粉末1mg,以同样方法测其红外光谱,样品在1350~1200cm-1有2个明显的吸收峰,峰位为1328~1247cm-1,并且低频峰明显高于商频峰。   1.3.2 紫外光谱法   取林蛙油粉末0.2g,加乙醇10mL、放置12h,过滤供测试用。测试条件:扫描范围400~200nm,吸收度量程0~0.2nm,狭缝宽度2nm,波长标尺放大40nm/cm。样品在27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   1.3.3 薄层层析   取样品30mg,置沙氏提取器中用丙酮提取,提取液经56~60℃水浴中挥去丙酮得浸膏。于浸膏中加入2倍量的10%酒石酸液,在50~60℃水浴中搅拌提取2h,冷却,加30%氯化钙乙醇液,振荡搅拌,滤去脂肪酸钙;将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过滤除去过剩的氯化钙;将滤液减压浓缩至1/5容量,冷却,移至分液漏斗中,用乙醚多次振摇提取,合并提液,以稀酸、碱以及蒸馏水洗至中性,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减压蒸除乙醚,残留物供分离提纯。取不皂化部分,溶于少量有机溶剂中,加少许氧化铝拌匀,挥尽溶剂后,加入氧化铝柱上,用苯、苯:丙酮(4:1或1:1)、丙酮、甲醇依次洗脱、收集、蒸除液、以标准品雌二醇、胆固醇、维生素A为对照品,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或二氯甲烷为展开剂,在同样溶剂系统中进行3次展开,用磷酸水溶液(1:5)显色。   1.3.4 膨胀度检查   取油破碎成直径约3mm的碎块,于80℃干燥4h,称取0.2g,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膨胀度测定法测定。开始6h振摇1次,然后静置18h,倾去水液,读取样品膨胀后的体积计算。样品膨胀度不得低于10~15。   2 林蛙油的化学成分   林蛙油中含蛋白质56.3%、脂肪3.5%、矿物质4.7%、无氮有机物27.5%,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促进人体生长代谢的甲状腺素,提高人机体功能的睾丸、雌醇、雌酮等生物活性激素。   3 伪“林蛙油”的鉴别   目前,在药材收购市场,常见的伪品林蛙油主要有:中华蟾蜍输卵管、粗皮蛙输卵管、黑斑蛙输卵管、明太鱼精巢、马铃薯或甘薯加工品及琼脂蛋白胨加工品等。其鉴别要点如下:   3.1 中华蟾蜍输卵管   中华蟾蜍的干燥输卵管,其表面呈乳白色或土黄色,无脂肪样光泽,手摸无滑腻感。输卵管呈粉条状弯曲盘旋,不堆粘成团,质坚有弹性,断裂后成段,不成块;气味微腥,味甘辛,麻舌;遇火易燃,与林蛙油相似,水试膨胀约3倍。输卵管壁不破裂,只见粉条状物加粗,但形态不变;遇水随变软,但不能将其拉直;断裂处呈蓬子头样膨状,但不呈棉絮状。中华大蟾蜍的输卵管,腺体宽而短呈三角形,腺体内腔较粗,腺体开品凹陷较大。腺体细胞形态不一,排列不整齐,细胞较小,大约为林蛙腺体细胞的1/4,腺体直径50~170μm,横切面观有6~12个细胞,细胞壁不明显,细胞核近圆形,位于腺体内腔一侧。腺体上细小纹理少,在显微镜下显得光亮而鲜艳。在紫外灯下显亮黄绿色荧光。紫外光谱检查:在267±3nm,229±2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   3.2 粗皮蛙输卵管   粗皮蛙的干燥输卵管表面为黄白色,无脂肪样光泽,手摸有滑腻感;味咸辛,微麻舌。粉末特征:腺体直径80~185μm,横切面观有细胞7~14个,表面点状斑点较密。在紫外灯下观察,呈淡灰绿色荧光。水试膨胀约6倍。   3.3 黑斑蛙输卵管   其表面为黄白色,具有脂肪光泽,手摸滑腻感较弱,气味微腥,味微辛。粉末特征:腺体直径70~130μm,横切面观有细胞7~14个,表面被斑点。在紫外灯下观察,呈淡灰绿色荧光。水试膨胀约10倍。紫外光谱检查:在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