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土葬习俗文化简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农村土葬习俗文化简析

中国农村土葬习俗的文化简析   摘 要: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历来重视礼仪行为,而丧葬礼仪是礼仪中最为独特,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种。在众多丧葬礼仪中农村的土葬礼仪是最为繁缛、最为隆重和最有特色的。本文主要从土葬习俗礼仪的形成过程来概括出中国农村的土葬习俗的特征,最后简析出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孝道。   关键词:农村;土葬礼仪;孝道文化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4-059-02      中国自古深受儒家“事死如事生”的孝道观念影响,其中农村的土葬礼仪是最为繁缛、最为隆重和最有特色的,并且体现出尤为浓郁的孝道文化。孝道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根菱,传统丧葬制度作为宗法等级制的载体和宗法伦理的重要体现,正是以孝道作为伦理根基的。   一、土葬习俗礼仪的形成   土葬是将尸体装入棺材挖坑埋入地下的一种丧葬形式,也是自灵魂观念产生以后沿续时间最长、礼俗最为繁杂、流传最为广泛、使用民族较多的一种传统葬法。土葬的礼仪繁琐复杂是其重要特征之一。远古时期人们的丧葬极为简单,不立坟墓,也没有礼仪和祭祀。原始社会初期的人们并不掩埋死者的尸体,而是弃之于原野山谷。《孟子#8226;滕文公上》有这样一段话:“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其颡有??,睨而不视。夫??也,非为人??,中心达于面目,盖归反?{?t而掩之。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①孟子认为从不葬其亲到??t而埋之,是人们不忍心亲人的尸体遭受野兽昆虫的噬食,这是伦理观念进步的表现。   大约从旧石器时代中期开始,受灵魂观念和原始宗教的影响,人类已经对死者进行有意的埋葬了,人们认为死后入土是人的必然归宿。《礼记》中曰“众生必死,死必归土”,《礼记#8226;礼运》也曰:“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由此可知,古人认为人死后形体埋入地下,脱离形体的灵魂才可以归于天。灵魂不死,就成为鬼魂。尤其是氏族首领和家长的鬼魂,在冥冥之中仍然掌握着权威,可以降福,也可以作祸。基于对鬼魂的敬畏和对阴间生活的幻想,以及亲人对死者的眷恋,人们自然而然形成了对死人的崇拜,也就对尸体进行一定的处置和保护,人们在埋葬死者时,都要为之随葬大量的物品,包括各种用具、食物、装饰品等,目的是让死者的灵魂在另一个世界生活得更好以讨好死者的鬼魂。②由此产生了各种葬法和葬礼。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为了适应统治阶级和礼教思想的需要,丧葬方式日益繁杂,迷信观念日益浓厚,在世界上形成了独特的隆丧厚葬的土葬礼仪。要求“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8226;为政》)③,“棺椁必重,衣食必多,文绣必繁,丘陇必巨”(《墨子#8226;节葬下第二十五》)以及“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经#8226;开宗明义章第一》)④。这种传统的丧葬观念至今对人们仍有一定的影响。   我国丧葬礼仪的制度化从进入奴隶社会就开始了,从《周礼》、《仪礼》和《礼记》等典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丧葬礼仪在周朝就已经非常完善了,它们在丧礼、墓地、棺椁、随葬品及礼制的监督执行等方面,都做出了具体而且详细的规定。丧葬礼仪制度主要包括丧礼制度、丧服制度、居丧制度、陵墓制度和明器制度等。⑤对丧葬质量的重视,主要表现在厚葬上。   二、中国农村地区土葬习俗   中国的农村地区深受封建文化和传统习俗的影响,土葬习俗根深蒂固,呈现以下特征:   (一)奉行儒家孝道,事死如事生   孔子主张:“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8226;为政》)⑥,儒教极力倡导孝道,丧葬之礼尤为重视。受儒教孝道思想影响,丧葬礼仪日益形成了葬前丧仪、五服制度、居丧守孝、祭祀亡灵等一系列的繁琐丧俗,并且受灵魂不灭观念的支配,古人总是按死者生前的生活方式为其安排后事,将现实社会的一切原封不动地搬到鬼魂世界。   (二)隆祭、厚葬之风盛行   居丧守孝是农村传统葬礼中的主要内容。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了“五服”制,其目的是按血缘亲疏关系,确定居丧守孝的亲疏远近,以维护封建宗法制度。居丧期间,不仅禁忌重重,而且还规定了七日一祭,百日、周年再祭,以及清明、春分、中元(阴历7月15日)、冬至扫墓的隆祭制度。厚葬之风一直是中原传统丧葬习俗的重要特征之一。“重殓厚葬”的殡葬观念影响至深,排场铺张的奢侈之风,代代相因,上行下效,愈演愈烈,导致了历史上经久不衰的厚葬之风。⑦   (三)等级森严、封建迷信盛行   早在我国奴隶社会的周朝时期,就形成了“贵贱有仪,上下有等”(《庄子#8226;天下》)的丧葬制度。生前的社会地位不同,死后的待遇也各有所异,古人通过丧礼,将现实社会的等级关系移植到鬼魂生活的冥界。并且丧事中的封建迷信活动盛行,主要有:搭灵棚、做道场、看风水、择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