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摘要:肠系膜淋巴结炎(mesenteric lymphadenitis)为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临床上易与急性阑尾炎相混淆,多见于7岁以下的小儿,多属病毒感染。好发于冬春季节,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笔者通过查阅近5年来中医药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炎的临床治疗与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关键词: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药;临床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1-0083-02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于1921年首先由Brennemann报告,故亦称为Brennemann综合征,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病之一,因本病的病因未完全阐明,故亦称之为“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常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中并发,易反复发作,且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属中医“腹痛”范畴,中医药在该病的治疗中优势突出,现将该病的近5年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
中医学将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归属于小儿“腹痛”范畴。《素问.举痛论》中说“寒邪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提出寒邪客于肠胃可引起腹痛。《幼科铁镜?辨腹痛》中云“腹痛……其因不一,有寒痛,热痛,伤食痛,积滞痛,气不和而痛,脾虚而痛,肝木乘脾而痛。”提出腹痛病因可为邪实或为本虚。小儿脏腑筋骨柔弱,寒暖不知自调,“脾常不足”,若护理不当,衣被单薄,腹部为风冷寒气所侵;或饮食当风,或过食生冷瓜果,寒邪凝滞中焦,搏结肠间,中焦受戕,寒凝气滞,气血不畅,经络不通而发为腹痛。故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发生病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感受寒邪,寒主收引,寒凝气滞,则经络不畅,气血不行而腹痛。(2)乳食积滞,食积停滞,郁积肠胃,气机壅塞,痞满腹胀腹痛。(3)脏腑虚冷,阳气不振,温煦失职,阴寒内盛,气机不畅,腹部绵绵作痛。(4)气滞血瘀,中焦气机壅塞,血脉凝滞,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产生腹痛。贺慧敏等[1]辨证病位在脾及肠胃。小儿形气未充,卫外功能不足,易于感触外邪,脾常不足,易聚湿生痰,复感外邪,邪壅气滞,痰气交阻,结于腹部,“不通则痛”,则生此病。窦金明等[2]通过临床治疗经验发现: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其发病与小儿脏腑娇嫩、肺常不足、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有关,同时也与感受外邪尤其是热邪、内伤积滞以及气血瘀滞密切相关。叶敏如等[3]认为,脾常不足是根本,痰湿、气滞、血瘀是症结所在。
2治疗概况
《医学真传?痛证》言:“夫通则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上逆者使之下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法也。若必以下泄为通,妄矣。”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属中医“腹痛”“瘰疬”范畴,治疗时应根据发病的相关因素,以及患儿体质分别采用温散、泻热、攻下、消导、行气、活血、镇痛、运脾、补虚缓急等法,使腑气畅通,通则不痛。
2.1内治法汪秀芳[4]用理气解郁汤加减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40例,整方如下:陈皮8 g,香附6 g,桃仁8 g,红花8 g,川芎8 g,赤芍6 g,当归8 g,连翘8 g,柴胡8 g,板蓝根8 g,生地黄8 g,玄参8 g,半夏6 g,夏枯草8 g,甘草6 g,水煎100-150mL/d,分3~4次服,以上剂量用于9~14岁患儿,疗效90%,且症状减轻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俞群等[5]运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消炎散核冲剂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61 例,超声评价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外治法
2.2.1小儿推拿法张喜新等[14]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小儿推拿治疗,取穴:补脾经、胃经,调大肠经,揉板门,推三关,摩腹,摩中脘,拿肚角,揉足三里,捏脊,揉脾俞、肾俞。8次为1个疗程,前5天每天各1次,每次30 min。以后每周1次,共治疗4周。治疗组有效率92%,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64%。谷建芬[15]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小儿推拿治疗取穴:补脾经、胃经,揉板门,推三关,退六腑,摩腹,摩中脘,拿肚角,捏脊,揉脾俞、肾俞。10次为1个疗程,第1周每天各 1次,每次40 min,以后每周1次,共4周完成1疗程,总有效率96.67%。
2.2.2穴位贴敷法袁龙扣等[16]肉桂、木香、白芍、干姜研末包裹微波加热后脐部热敷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 95.33% 明显优于对照组 81.39%。殷旭[17]采用腹痛散:干姜、吴茱萸、延胡索、木香、黄连、莪术、炒白芍、枳实,各等份配比,药物混合碾粉,并用麻油涂在神阙穴、天枢穴、中脘穴、关元穴、气海穴。贴敷5h,每日1次,连贴5d。临床总有效率96.88%。李小艳[18]运用自制温中里散由陈皮、白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