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荷塘月色~秦志斌
5.荷塘月色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彷徨苦闷的心境和洁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
知识与能力目标: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同时,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
【教学重点】
(1)语言充满诗情画意,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
(2)通感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一是作者为什么会有“颇不宁静”的心情,
二是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另外教材中引用的《采莲赋》片断,语言较难理解,但注解详细,学生 可以据注释自行解决。
【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激趣──感知──品读、赏析──讨论──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
古人赞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是白天所见到的荷花,而月下的荷塘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下面,我们跟随朱自清的脚步,去感受下月下荷塘的别样感受吧。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中国现代 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在朱自清逝世后,毛泽东颂扬他,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作品主要表现对黑暗现实的忧愤和对美、对光明的憧憬;散文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1923年发表第一首长诗《毁灭》,诗集《雪潮》,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背影》、《荷塘月色》《春》《绿》《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
(三)生字生词
听课文朗诵,为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煤屑 xiè 幽僻pì 蓊郁wěnɡ 踱着duó 弥望mí 袅娜niǎo nuó
霎时shà 颤动chàn 脉脉mò 酣眠hān 参差cēn cī 乍看zhà 媛女yuàn 敛裾jū
(三)整体感知
归纳每段的内容
第一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第二段:写荷塘四周的小路、树木等景色及月景。 第三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第四段:月色下的荷塘美景 第五段: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六段:写荷塘四周的景物 第七至九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十段:在家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四)作业:把握文章中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队这篇文章有了整体认识,下面让我们一起分析这篇课文。
(二)课文整体分析
1.文章开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句话,交代了作者心情,什么样?“颇”什么意思?是什么样的心态?
很。很不宁静
煎熬、挣扎、困惑、迷惘、徘徊、烦闷。
这句话既交待了夜游荷塘的原因,又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在散文中称为“文眼”。(文眼是揭示全文主旨的点睛之笔,也是组织散文结构的重点线索,是散文艺术构思的焦点。)透过它,我们可以迅速把握文章的感情。
2.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颇不宁静”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时代背景 :《荷》是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这年中国发生“四·一二” 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 。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本文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三)分部分分析文章
1、第一节分析:第一节,即第一段 ?
(1) 交代了作者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2)点明了作者颇不宁静的心境,暗寓作者内心倾慕荷塘月色,月亮渐渐地升高了。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曲折、幽僻、寂寞”三种情景前后有何联系?)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2、第二部分分析:
第二部分(2-3),写小径漫步,勾勒荷塘轮廓,抒发月下独处的感受。
(1)全文就是围绕“颇不宁静”这一心情展开的,它就像是一支乐曲中的主旋律,始终在全曲中回荡!为排遣不宁静,作者散步的游踪是怎样的?找出表明作者游踪的词语。
作者的游踪是:出家门、踱小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