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书愤》教学设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陆游《书愤》教学设计

PAGE \* MERGEFORMAT 4 《书愤》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诗歌的形象及表现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 学习知人论世等诗歌鉴赏方法,品味诗歌情感 情感目标: 感受先贤对国家的挚爱和对理想的执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  1了解诗歌的形象及表现手法的运用,品味诗歌情感 2学习知人论世、抓关键词的诗歌鉴赏方法 3 通过对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爱国诗人和词人的思想感情。 4感受先贤对国家的挚爱和对理想的执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教学难点: 1知人论世、抓关键词的诗歌鉴赏方法指导。 2初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有一位老人临死前给自己的儿女留下了一段感人肺腑的遗言,即今天我们看到的传诵千古的名诗《示儿》 (请同学们背诵)这位形容枯槁,行将去逝的老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念念不忘的不是钱财,而是因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念念不忘的是北伐和收复失地。他就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陆游。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近早已步入人生暮年的陆游,品读其血和泪凝聚的一段文字(《书愤》)。 二 板书课题: 书愤 陆游 三 明要求: (一)交代高考诗歌鉴赏的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要求具体到此诗,本诗歌的学习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诗歌的形象及表现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 学习知人论世等诗歌鉴赏方法,品味诗歌情感 情感目标: 感受先贤对国家的挚爱和对理想的执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交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品情感 四 诵读感悟—读“愤” 俗话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那么我们就先来读读,看能不能读出诗歌中抒发的情感? (男生 女生各一名,请一生评价。)(齐读,读出“愤”情) 五 合作探究品“愤” (一)讨论一:你是如何读出“愤”情的?也就是你运用了什么方法? (自由讨论,互相交流) 1 引导学生回顾以前所学,思考: 如何迅速地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情感?运用了什么方法? 2 思考:具体到本诗的赏析可运用哪些方法? (学生回答) (二)讨论二:你是如何品出此种“愤”情的? 1 标题: “文眼” 2 作者,知人论世: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南宋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词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出生的第二年就发生了“靖康之难”。由年代可看出,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少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疯狂的侵略者),下马草(快速地写)军书”的壮志。 而南宋偏安于淮水以南,南宋与西夏和金朝为并存政权。可以说周边各民族政权对南宋虎视眈眈。 可以说南宋(1127年—1276年)是中国历史上疆土面积最少的朝代,这与当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对金称臣纳贡, 无所作为是离不开的。(穿插地图,诗歌) 联系: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人活七十古来稀”在家闲置多年的陆游,在自己人生暮年1186年(61岁),面对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艰难的现实,他用自己的血和泪凝聚了一段文字(《书愤》),书写了对时代的“愤”情。 3 关键词: 早年 “气如山”。 “气如山”比喻夸张手法言其壮志。表达出诗人当年的豪气冲云天,豪气如山,诗人的报国之志如山一样雄壮,如山一样坚定,如山一样不可动摇。让我们看到一个意气风发、以身许国的爱国青年形象。这是暗写他欲图恢复失地。 晚年 “空”“已” 正如歌词所唱的“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的行囊”。希望越大,失望越多。早年的陆游意气风发,可到头来,落得个两个字“空”“已”。 “空”字形象地写出因宏伟志向无法实现的那种沉重的失落感,透露着无尽的悲凉。 “已”字生动刻画出诗人功业未就,人已衰老的悲愤之情。 是什么原因导致作者的“空”“已”? 联系时代背景,回答世事艰 具体指什么? “世事”也即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的事业,恢复中原之事甚为艰难,它究竟有多难?只举同时代抗金英雄岳飞的遭遇可见一斑。抗金骨干,却正因为此被汉奸秦桧等民族败类以“莫须有”之罪诬害而死,年仅三十八岁。报国不仅无功,而且有罪,竟至死罪。这样的世道让爱国者扼腕,捶胸顿足、义愤填膺。因此“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对敌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