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陶塑图像描绘在服装上应用研究
中国古代陶塑图像描绘在服装上的应用研究
摘 要:本文以陶塑为研究对象,结合现代服装的设计语言将其应用于服装之上,以探索中国元素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新思路。
关键词:陶塑;图像描绘;服装设计
陶塑艺术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陶塑的发展几乎伴随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史。陶塑艺术在漫长的岁月中从产生到逐步完善直至达到艺术的巅峰,期间产生了不计其数的不同风格、特点且类型各异的陶塑作品。
1 陶塑的历史
陶塑创作几乎与制陶技术同时产生,早在新石器时代,陶塑就以陶器上附属物的形式出现,主要的作用是用于装饰陶器。一部分用于生活器具上的装饰,还有一些被塑造成图腾与神像。发展至奴隶社会,陶塑开始大量以动物形象出现。在夏商周春秋以及战国早期出土的陶塑中,最常见的是陶羊头、陶龟,也有蛤蟆、鸟、鱼、猪和虎等。
到了战国末期,随着古代丧葬文化的发展,以活人为殉葬品的陋俗开始逐渐改变,但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当时的王公贵族死后开始用陶塑的陶俑代替活人殉葬。古代陶塑创作也由此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
陶塑发展至秦,秦始皇陵兵马俑已向世人说明,此时的陪葬陶俑已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西汉陶塑在秦的基础上又融合了楚文化,创造了与秦代风格迥异的陶塑作品。东汉陶塑在风格上并无大的突破,但陶塑类型明显增多,如曲部俑、操作俑以及楼阁坞堡、仓灶牛厕,且不仅限于王公贵族,富商贵贾也开始使用。魏晋时期,出现了仪仗俑这样的新类型。到了唐朝,唐三彩的出现又将陶塑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宋代之后,随着人们丧葬习俗的改变,陶塑失去了其发展的基础,之前的辉煌也不复存在,更多以宗教世俗为题材。明清时期,以琉璃为代表的建筑陶塑逐步兴起。
2 陶塑的特点
陶塑艺术发展过程漫长,不同时期的陶塑各有其不同特点。先秦时期的陶塑以实用为主,早期多出现在陶器的盖钮、把手、器身等部位,造型淳厚、质朴,甚至有些稚嫩,外形概括简单,线条圆润。春秋时期,出现独立的乐舞俑,但捏制较为随意,体态微小,用色较为简单,造型概括性极强。
秦兵马俑规模庞大,气势磅礴,且形神具备,造型高大,平均身高达1.8米,细节刻画精细,线条感强,人物发式各异,表情丰富,非常写实细腻。
汉俑数量也非常众多,多以大规模阵列俑群出现,内容多为兵马、侍婢。虽无秦俑磅礴,却也不失气势。风格粗狂雄浑、古朴天真,且表情生动,造型充满力量感。
东汉的陶俑以俳优百戏、操作、曲部等内容为主,数量和精致程度上不如西汉,但造型更加生动,内容非常鲜活。五官与手脚都刻画精致,躯干与四肢刻画弱化,用线灵动,虚实结合,表达到位。
魏晋时期陶塑艺术虽然整体衰落,但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在这个时期成熟的青瓷文化陶俑艺术相结合,俑像通体捏造,保留大量泥条原型,这种手法塑造的俑像率直朴素却也不乏细节,造型虽小,但用线很多,有很强的画面感。
陶塑发展至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甲骑具装俑,整体造型转向丰润圆实的风格,线条简单,却也不乏趣味。
唐朝的陶俑继承了北朝俑较为丰满的造型,俑的类型非常的丰富,线条顺畅,表情灵动,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气息。集陶塑艺术之大成的唐三彩也在这个时期出现,三彩陶塑色彩斑驳绚丽,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以黄、绿、白三色为主。一般可以分为生活用具、模型、人物、动物四大类,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造型饱满圆润,写实。
唐之后的陶塑艺术逐渐衰落,再不复之前荣光。
3 陶塑的图像描绘
陶塑作品最大的亮点在于每个陶塑作品都拥有独立的灵魂,不同时期的陶塑各有其不同特点,同时期同类型的作品也都是千人千面,神态、动作、发式、服装各有不同。如此丰富多彩的艺术宝库,只要将其三维的形态作为图案进行描绘,都会得出非常具有艺术感与文化感的图案,将其直接应用于现代服装上都是非常好的素材。且图像描绘的过程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一个二次创造的过程,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类型陶塑的不同特点判断用什么方法来进行图像描绘。以下是笔者总结的最常用且最初效果的三种方法:
3.1 线条表现法
即以线为图像描摹的基础单位,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刻画精细、写实、细节表现非常清晰的陶塑,如秦兵马俑以及唐三彩或是侍女俑;或是部分细节刻画较为精细的,线条感较强的陶塑,如东汉陶俑以及动物、建筑等。这些陶塑的共性在于它们造型都较为写实,结构感强,细节刻画丰富。
进行图像描绘,首先要确定3~4种粗度的线条,一般粗线是中等线的2倍粗,是细线的4倍粗。陶塑的外轮廓线用最粗的线表现,五官、衣褶、铠甲、花纹等主要的结构线用中等线表现,而眉毛、胡须、发丝以及细节花纹用最细的线表现。以此来表现图像虚实有致、张弛有度的秩序美感。当然具体情况应具体判断,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线的种类,来更加丰富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