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临床路径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效果分析
中医临床路径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中医临床路径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92例,并在治疗中实施中医临床路径:中药汤剂→中药塌渍→体针→督灸→功能锻炼治疗,每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完成中医临床路径治疗者89例,临床治愈8例,显效25例,好转45例,无效11例,有效率87.64%。治疗后Bath 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 AS
功能指数(BASFI)、Bath AS测量指数(BASMI)、中医证候疗效、枕墙距、指地距、胸廓活动度、脊柱活动度、Sch?ber试验、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指标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运用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适用范围广,疗效明确。
【关键词】 脊柱炎,强直性;中医临床路径;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4.07.008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地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1]。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医生、护士及其他专业人员,针对某个病种或手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为目的,制定的有严格工作顺序,程序化、标准化的诊疗计划。可以减少康复延迟及资源浪费,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服务,起到规范医疗行为,降低成本,提高医疗质量的作用[2]。本院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偻”中医诊疗方案等资料制订中医临床路径用于AS的治疗,以探讨其可行性及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在本院接受临床路径治疗的AS患者92例(发生不良反应14例,退出3例),将完成临床路径的89例患者纳入观察,男75例,女14例;年龄18~49岁,平均(28.51±5.33)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13年,平均(3.01±2.30)年;肾虚督寒型53例,湿热瘀阻型36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84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修订的纽约标准[3]:①下腰背痛的病程至少持续3个月,疼痛随活动改善,但休息不减轻;
②腰椎在前后和侧屈方向活动受限;③胸廓扩展范围小于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值;④双侧骶髂关节炎Ⅱ~Ⅳ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Ⅲ~Ⅳ级。如果患者符合④并分别附加①~③条中的任何1条可确诊为AS。活动指标定义:Bath 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4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18~50岁。
1.4 排除标准 ①伴有其他风湿性疾病,如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②合并有严重心、肝、肾、消化道等内脏病变者;③精神病患者及依从性差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已发生全脊柱强直、关节畸形和功能严重障碍的AS晚期患者。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临床路径流程按中药汤剂→中药塌渍→体针→督灸→功能锻炼进行,每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2.1.1 中药汤剂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4]中关于AS的中医分型诊断标准分为两型。肾虚督寒型,用补肾强督祛寒汤加减,药用狗脊、熟地黄、制附片、鹿角霜、骨碎补、杜仲、桂枝、白芍、知母、独活、羌活、续断、防风、威灵仙、川牛膝、炙山甲。湿热瘀阻型,用补肾强督清化汤加减,药用狗脊、苍术、炒黄柏、牛膝、薏苡仁、忍冬藤、桑枝、络石藤、白蔻仁、藿香、防风、防己、萆?Z、泽泻、桑寄生、炙山甲。药物由本院制剂室统一煎制,每日1剂,水煎200 mL,煎2次混合,早晚分服。
2.1.2 中药塌渍 采用具有祛风除湿、强筋健骨作用的药物:麻黄、狗脊、制附片、骨碎补、鹿角霜、川牛膝、桑寄生、羌活、桂枝、鸡血藤、制川乌、伸筋草、桃仁、红花、地龙各50 g。将上述中药粉碎后过80目筛,分为3份,分别装入长30 cm,宽20 cm透水无纺布袋中,用水浸泡30 min后,煮沸20 min备用,将湿润后的纱布置于患者脊柱上,将备用的无纺布袋按压至不滴水后冷却至皮肤能耐受的温度沿长轴置于湿纱布上,用TDP灯进行局部照射,温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每日1次,每份可用3 d[5]。
2.1.3 体针 主穴:华佗夹脊穴,每次取4个,轮流选用。配穴:肾俞、腰阳关、足三里、大杼、阿是穴。接BT701―1B型电针仪,通2 Hz连续波,电流强度以患者舒适为宜,每次25 min,每日1次。
2.1.4 督灸 嘱患者裸背俯卧于灸床上,取大椎穴至腰俞穴的脊柱部位。常规消毒后沿棘突均匀地涂蒜泥,宽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