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对药在慢性肾病中辨证应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对药在慢性肾病中辨证应用

中药对药在慢性肾病中的辨证应用   关键词:中药;对药;肾病;辩证施治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3.029   中图分类号:R272.9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3-0102-03   目前,西医治疗慢性肾病多采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不良反应大。而中医治疗可提高缓解率,降低复发率及西药的毒副反应。中医认为,本病以脾肾亏虚为中心,多兼夹风、湿、瘀、毒,又相互影响,加速病情进展。对药是单味药与复方之间的纽带,是配伍的基础,也是中药复方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笔者发现,在辨证用药基础上,常用固定对药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兹将常用对药做一分类总结,以期为提高中医治疗慢性肾病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1 补虚类   1.1 白术-山药   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补气健脾、燥湿利水,乃扶植脾胃、散湿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药。《医学启源》曰:“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止渴,安胎。”《本草蒙筌》提到“麸皮制去燥烈而和胃”。临床上,偏于脾虚重者用麸炒白术,水肿较重者用生白术。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救阴敛阳之功,《本草求真》载其“本属食物,气虽温而却平,为补脾肺之阴。是以能润皮毛,长肌肉,味甘兼咸,又能益肾强阴”。两者配伍,乃取参苓白术散之义,山药以滋脾之阴,白术以理脾之阳,脾脏之阴阳调和,运化之功则健。   1.2 黄芪-当归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为“血中圣药”,既行血,又逐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两药合用为“甘温除热”之当归补血汤,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化源,使气旺血生;当归养血和营,则浮阳秘敛,阳生阴长,气旺血生,使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合用共奏补气生血、降低尿蛋白、提升血浆白蛋白、缓解肾性贫血作用。   1.3 女贞子-墨旱莲   女贞子味甘、苦,性凉,归肝、肾经,补肝益肾、乌须明目。《本草正》载:“养阴气,平阴火……止尿血。”墨旱莲甘、酸、寒,归肝、肾经,补肝肾阴、凉血止血。《分类草药性》谓其“止血,补肾,退火,消肿”。墨旱莲补益肝肾,养阴而不腻滞;女贞子滋肝肾之阴,补而不腻不燥。二药相须为用,均入肝、肾经,滋补肝肾,滋养而不碍胃,清凉而不苦寒,互相促进,能增强滋补肝肾、凉血止血之功。另外,墨旱莲夏至之日采,女贞子冬至之日收,二药伍用,有交通季节、顺应阴阳之妙用,效专力宏,治疗肾性血尿能明显增强疗效。   1.4 芡实-金樱子   芡实味甘、涩,性平,归脾、肾经,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金樱子酸、涩、平,归肾、膀胱、大肠经,固精缩尿、涩肠止泻。临床上,肾病水肿与脾肾两虚互为因果,故健脾补肾是治疗的关键所在。芡实、金樱子均药性平和,无明显寒热偏性,皆干涩,具有益肾固精、健脾除湿之效,二药配伍乃《洪氏集验方》之水陆二仙丹,一偏涩精止遗,一偏固肾健脾,合用则有固涩兼得之妙,对精微下泄之血尿、蛋白尿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研究表明,金樱子、芡实配伍益肾固精、补肾涩精,治疗蛋白尿具有良好的疗效[1]。   2 治风类   2.1 蝉蜕-僵蚕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研究表明,其有抗惊厥、抗炎、抗氧化及免疫抑制作用,并有消除尿蛋白功效[2-3];僵蚕味咸、辛,性平,归肝、肺、胃经,祛风定惊、化痰散结。该对药适用于急慢性肾炎合并急慢性扁桃体炎、咽峡部淋巴滤泡增生,既能控制上呼吸道感染,又有降低尿蛋白功效,对急慢性肾炎发作期及巩固期均有良好治疗作用[3]。二药气味俱薄,轻清上浮,合用共奏疏散风热、利咽化痰、散结解毒之效,对控制上呼吸道感染、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减轻或消除蛋白尿有较好的疗效。   2.2 蒺藜-地肤子   蒺藜性平,味苦、辛,入肝经,平肝解郁、祛风明目,《太平圣惠方》载其“治通身浮肿”。地肤子性寒,味辛、苦,归膀胱经,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神农本草经》载其“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其利膀胱小便积热,祛皮肤之风,湿热不扰而阴精自安;蒺藜更有行气活血功用。二药合用,共奏祛风清热、辛开苦降、去除蛋白尿之功。   3 治瘀类   3.1 丹参-川芎   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名医别录》载其“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久服利人”。丹参具有很好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进肾动脉灌流量,改善微循环,缓解血液高凝状态,减轻或延缓肾损害[4]。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为“血中气药”,具有通达气血的功效。丹参、川芎相须配伍,可使活血化瘀之功倍增。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