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药结合治疗痤疮思路与方法
中西医药结合治疗痤疮的思路与方法
摘要:目的 探索治疗痤疮的新途径。方法 在门诊中,使用中西医药结合的分级与分型方法诊治痤疮患者。结果 治疗4w后的总有效率为86.96%,8w后的总有效率为93.48%。结论 中西医药结合治疗,能标本兼顾,迅速改善症状,有效缩短疗程,并可减少抗生素的用量和使用时间,减少或免除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中西医药结合;痤疮;思路;方法
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病,用化学药物治疗,能有效杀灭痤疮丙酸杆菌等病原体,起效快,但大多毒副作用明显。如:红霉素、罗红霉素可引起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皮疹、皮肤瘙痒、头昏、头痛、肝功能异常(ALT及AST升高)、外周血细胞下降等。四环素、盐酸多西环素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并有食管炎和食管溃疡的报道,可致肝毒性、胰腺炎、过敏反应、斑丘疹、红斑、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紫癜、心包炎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皮损加重,过敏性休克,哮喘,光敏、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嗜酸粒细胞减少、头痛、视神经乳头水肿、二重感染、维生素缺乏、真菌繁殖、口干、咽炎、口角炎和舌炎等。氨苯砜可引起恶心、上腹不适、纳差、头痛、头晕、失眠、无力、贫血、粒细胞缺乏、白细胞减少、药疹、剥脱性皮炎、发热、淋巴结肿大、肝功能损害、单核细胞增多、肾炎、神经精神等损害。异维A酸、维胺酯可引起皮肤干燥、脱屑、瘙痒、皮疹、掌跖脱皮、瘀斑、继发感染、口腔粘膜干燥、疼痛、结合膜炎,严重者角膜混烛、视力障碍、视乳头水肿,头痛、头晕、抑郁、骨质疏松、肌肉无力、疼痛、胃肠道症状、鼻衄等;妊娠服药可导致自发性流产及胎儿发育畸形;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沉加快、肝酶升高、血脂升高、血糖升高、血小板下降等。其它化学药物亦然。选用天然药物治疗,相对安全,可以避免以上的毒副反应,但起效慢,疗程长,患者缺乏耐心,易半途停治。探索起效快、疗程短、毒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是当前急需研究的课题。随着人们对痤疮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已出现中西医药并用的诊治思路与疗法,有一定的优势。
1 临床资料
病例来源于门诊治疗的痤疮患者46例(男19例,女27例)。年龄:女性平均23.2岁(14~35岁),男性平均25.6岁(12~36岁),总平均年龄为24.3岁。病程1个月~12年,平均16个月。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痤疮诊断标准。分级:1级(轻度)21例,有粉刺,有少量丘疹和脓疱。2级(中度偏轻)17例,有粉刺,伴有中等量的丘疹和脓疱。3级(中度偏重)5例,有粉刺,伴有大量丘疹和脓疱,偶见大的炎性损害,有少数结节。4级(重度)3例,既有粉刺、炎症性丘疹、脓疱,又有结节、囊肿,并有疼痛。
2 治疗方法
中西医药结合治疗。
2.1西医药 根据病损程度,分级用药。1级(轻度)痤疮:炎症丘疹用多西环素0.1g,2次/d,1w后减至1次/d。2~3级(中度)痤疮:炎症用多西环素(用法同上)。皮脂过多用维胺酯50mg,3次/d。4级(重度)痤疮:用罗红霉素0.15g,2次/d。维胺酯50mg,3次/d。用药过程中定期检查肝功能。
2.2中医药 根据症候表现,辨证论治。
2.2.1肝火上炎证11例,症见:丘疹红肿疼痛,月经前期多发或症情明显加重,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不眠或恶梦纷纭,胁肋灼痛,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治以疏肝降火,轻者用丹栀逍遥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重者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2.2.2胃肠燥热证8例,症见:丘疹红肿疼痛,面部烘热,口臭明显,吞酸嘈杂,渴喜冷饮,消谷善饥,或牙龈肿痛齿衄,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治以清胃泻热,通腑排毒,轻者用清胃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重者加用三黄泻心汤或承气汤。
2.2.3肺经风热证13例,症见:丘疹色红,或有痒痛,或有脓疱;伴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以清肺疏风,方选枇杷清肺饮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2.2.4湿热蕴结证9例,症见:皮损红肿疼痛,或有脓疱;伴口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化湿,方选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2.2.5痰湿瘀滞证5例,症见:皮疹颜色暗红,以结节、脓肿、囊肿、疤痕为主,或见窦道,经久难愈;伴纳呆腹胀;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治以除湿化痰,活血散结,方选二陈平胃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各个证型均合用外治法:局部清洗后,外敷消痤散,1次/晚。
2.3治疗结果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痊愈:皮疹全部消退,无新疹出现;好转: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皮疹消退30%以上;无效:皮疹及症状均无变化或消退不足30%。治疗4w后,痊愈18例,好转22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