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陈汤探析与运用
二陈汤的探析与运用
【摘要】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对二陈汤进行探析、运用。
【关键词】二陈汤;探析;运用
1探析
出书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二陈汤系由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5两(各15克)、白茯苓三两(9克)、甘草炙一两半(4.5克)、生姜七片、乌梅一个组成。主治湿痰证,临床表现为:咳嗽痰多,色白易咳(呼吸系统为主表现),胸膈痞闷,恶心呕吐(消化系统为主表现),肢体倦怠,或头玄心悸(以神经系统为主表现),舌苔白润,脉滑。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功用。其病机体现了湿痰之证,多由肺脾肾功能失调所致,脾失健运,湿无以化,聚而成痰,故曰“脾为生痰之源”。痰生于脾而藏于肺,遂有肺为“贮痰之器”之论。湿痰中阻,脾失运化,肺失宣降,致令咳嗽而伴痰多色白;痰阻气机,胃失和降,肺失宣发,则见胸膈痞闷,恶心呕吐;痰浊中阻,脾气不运,清阳不升,故见肢体倦怠,头眩心悸之症;苔白润,脉滑,乃痰湿之象。方中君以半夏,取其辛温而燥之性,燥湿化痰,降逆和胃。其用有三,一者辛燥而蠲湿痰;二者降逆以止呕恶;三者散结以消痞满。
半夏(生半夏、姜半夏、明矾半夏、姜浸半夏)主含β-谷甾醇及葡萄糖甙、多种氨基酸和挥发油、皂甙、辛辣性醇类、胆碱等,其对咳嗽中枢有镇静作用,可解除支气管痉挛,抑制腺体分泌,使支气管分泌物减少而有镇咳祛痰作用,可抑制呕吐中枢而止呕[1]。痰之生,因水湿之不运;液之聚,因气机之不顺,遂臣以橘红,辛苦而温,《本草纲目》言其“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燥湿化痰,“下气消痰”(《本草求真》),并善理气健脾,使气顺痰消,脾运得健,痰湿得除。鲜品煎剂用于兔气管灌流,灌注液流速稍加快,似对支气管有扩张作用[2]。醇提取物0.02克(生药)?ml浓度,可完全对抗组织胺所致的豚鼠离体支气管痉挛性收缩[3]。甲基橙皮甙对豚鼠离体气管条片的抑制作用很小,仅为茶碱1%,对组织胺或乙酰胆碱所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对抗效力约茶碱的1?250[4]。其与半夏相配,共祛湿痰,调畅气机,使胃气得和,清阳得升,眩悸得止。真可谓痰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它随气而升降,无处不到。且正如《医方集解.除痰之剂》所云:“陈皮、半夏贵其陈久,则无燥散之患,故名二陈”。湿痰之生,多缘于中州失运,湿聚成患,即《古今医统大全》卷43卷所论:“其源出于脾湿不流,水谷津液停滞之所致也”。故佐以茯苓,以其性甘淡而兼入脾经,健脾渗湿,俾湿去脾运,痰无由生。其与橘红相伍,则脾湿得化,运化有权,共杜生痰之源,而助君药祛痰之功。现代药理研究提示:茯苓的100%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5]。生姜味辛性温,降逆化痰而止呕,用为佐药,既可助半夏、橘红行气消痰,和胃止呕;又能制半夏之毒,法取“小半夏汤”之意。复取少许乌梅更耐人寻味,细析有五:一则敛肺止咳;二则与半夏、生姜辛散之品为伍,散中有收,使散不伤正,收不敛邪,恰适肺之宣发肃降之性;三则以其酸敛之性,而达聚收痰湿之功,所谓“欲劫之而先聚之”之意;四则本身兼有祛痰之功;五则酸敛生津,可以其润性防半夏等过于辛燥,因肺者恶燥,且用量较少,不致助湿敛痰。现代药理研究示:乌梅或热水浸出液用试管稀释液法,1:5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1:25对伤害杆菌、副伤寒杆菌、枯草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6]。使以甘草,旨在调和药性,亦兼益肺和中之用,与甘草对呼吸系统、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的研究是相符的。
纵观全方,可知本方的证治要点:临床以咳嗽痰多易咳,舌苔白腻或白润,脉缓、滑为要。故《医方集解》又云:治痰通用二陈,历医十四载,临床上风痰加南星、竹沥,以熄风化痰;热痰加黄芩、胆星等,以清热化痰;寒痰加干姜、细辛等,以温化痰饮;食痰加莱菔子、神曲等,以消食化痰;气痰加枳实、厚朴等,以离弃化痰;皮里膜外之痰加白芥子等,以通络化痰。
2运用
我辖区地处西北边陲贫困山区,本着中药价廉、物美、实用,历时达十四载,用二陈汤对约10217例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运用,总结如下。
2.1内科方面
2.1.1呼吸系统疾病(1)促进肺部水泡音的吸收:用二陈汤加桃仁、红花治愈曾用多种抗生素治疗仍经久难以消失的肺部?音83例、但必须指出的是中医辨证多属寒湿症者(不思饮食、痰多舌白腻、肺部?音迁延不愈)。(2)改善湿性?音:经临床观察,体会到痰饮与肺部湿性?音之间有某些内在的联系,运用药能改善肺部湿性?音,故以二陈汤加鱼腥草、杏仁为基本方:①热盛苔黄者加黄芩、竹茹、浙贝;②苔白腻或白滑偏寒者加焦白术、草豆蔻、橘络;③舌红,脉细或咽干少痰加沙参、麦冬、川贝;④舌紫或瘀点加地龙、桃仁、当归;⑤食少纳呆伴消化不良者加莱菔子、谷麦芽、山楂;⑥颜面虚浮或双下肢浮肿,有水湿停滞者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