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辽代石刻看辽代社会中的贤妇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辽代石刻看辽代社会中的贤妇观   摘 要: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对已婚女性有着诸多的要求和规范,达到这种要求和规范的,即成为“贤妇”。这种对已婚女性的要求和规范,反映古代社会中的“贤妇观”。时代不同,人们的贤妇观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从辽代石刻出发,尤其是以墓志铭为中心,来具体探究辽代社会中的贤妇观。通过这些石刻资料,我们可以认识到,辽朝时期的贤妇观主要体现在女性的侍养舅姑尽妇道、辅助其夫尽妻道、生育子嗣尽人道以及治理内务尽才干等方面。   关键词:辽代石刻;辽代社会;贤妇观   中图分类号:K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4-0010-03   古代社会,在“男主外、女主内”的观点下,已婚女性大多在家操持家务,做一贤内助,这在辽代也不例外。从史料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在父权制占统治地位的辽朝,“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的观点依然是正统的观点,而且越到后期越明显。法律、宗教、伦理、文化都在塑造女人在婚姻中的角色形象,并让这个形象高度固定化。有辽一代,虽然有些女性活跃于政坛,比如述律后、承天太后等,她们把持政权,处理国事,大有“女主外”的姿态,但是这毕竟是少数女性,不具普遍性。而且到了辽代后期,像这样权倾一时的女性几乎没有,也再没出现过“摄军国事”的女性。所以,辽代女性还是与其他封建社会的女性一样,承担着主内的角色。辽代的贤妇观主要是指辽代社会对已婚女性的一些要求和规范,只有达到这种要求和规范的,才能称得上是“贤妇”。   我们在讨论辽代贤妇观时,主要借助于辽代的一些墓志资料。因为我们知道,墓志铭是是一种称颂性的文字,虽然有着固定的格式和写作套路,文学特色比较浓重,其所反映出的形象大多也是经过理想化的,但其透露出的基本信息是确定的。而且经过美化了的人物形象,才能更好地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朝代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倾向。在大多数辽代墓志铭中,有关女性的记载,除了因为端庄美丽而受到赞扬外,大多数的墓志铭在提到作为妻子的女性的时候,无一例外地会对她的贤内助的作用大加赞扬,综合而论,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孝敬父母   在古代,除了“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之外,还有长幼秩序。理论上讲,男性高于女性,但儿子一定低于母亲,这点在契丹族内表现得尤为明显。辽代是契丹贵族建立起来的政权,契丹族长期保留着本民族的一些习俗和观念。《辽史?礼志》开篇即点明:“辽本朝鲜故壤,箕子八条之教,流风遗俗,盖有存者。自其上世,缘情制宜,隐然有尚质之风。”①其中,母权制的遗风甚浓,对孝道和母权较为重视。《辽史》中记载了辽代的各种契丹本民族的仪式,如:“遥辇胡剌可汗制祭山仪,苏可汗制瑟瑟仪,阻午可汗制柴册、再生仪。其情朴,其用俭。敬天恤灾,施惠本孝,出於悃忱,殆有得於胶瑟聚讼之表者。太古之上,椎轮五礼,何以异兹。太宗克晋,稍用汉礼。”②其中,再生仪就是契丹母权制痕迹的遗留。再生仪生动形象地把契丹族尊敬母亲、热爱母亲的观念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辽史》载:“再生仪:凡十有二岁,皇帝本命前一年季冬之月,择吉日。前期,禁门北除地置再生室、母后室、先帝神主舆。在再生室东南,倒植三岐木。其日,以童子及产医妪置室中。一妇人执酒,一叟持矢?,立于室外。有司请神主降舆,致奠。奠讫,皇帝出寝殿,诣再生室。群臣奉迎,再拜。皇帝入室,释服、跣。以童子从,三过岐木之下。每过,产医妪致词,拂拭帝躬。童子过岐木七,皇帝卧木侧,叟击?曰:‘生男矣。’太巫皇帝首,兴,群臣称贺,再拜。产医妪受酒于执酒妇以进,太巫奉襁褓、彩结等物赞祝之。预选七叟,各立御名系于彩,皆跪进。皇帝选嘉名受之,赐物。再拜,退。群臣皆进襁褓、彩结等物。皇帝拜先帝诸御容,遂宴群臣。”③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仪式,《辽史》中也有明确的记载:“善哉,阻午可汗之垂训後嗣也。孺子无不慕其亲者,嗜欲深而爱浅,妻子具而孝衰。人人皆然,而况天子乎。再生之仪,岁一周星,使天子一行是礼,以起其孝心。夫体之也真,则其思之也切,孺子之慕,将有油然发于中心者,感发之妙,非言语文字之所能及。”④由此,再生仪的用意体现出来。契丹建国后,这种敬母观念并没有消亡,而是随着儒家思想文化影响的加深,以及佛教的影响,敬母观念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辽朝的伦理道德观念和行为标准。   因此,对于辽代的已婚女性来说,是否孝顺公婆,是其能否成为贤妇的首要标准。由于大多数女性的一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夫家度过,孝敬父母不仅是要孝敬自己的本家亲生父母,更重要的是要侍奉自己的公婆。在绝大部分墓志铭中,对女性的赞扬大多离不开孝敬公婆之类的言语。如《耶律元宁墓志》记载:耶律元宁之妻,“始女于室,以孝敬奉父母;暨妇于家,以柔顺事舅姑。”《耶律隆?v墓志》记载,耶律隆?v之妻陈国夫人萧氏“以孝和上下,以敬奉?A尝”。《耶律宗福墓志》记载耶律宗福之妻:“当处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