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危机公关救不了康菲
康菲公司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会如何做好危机公关,更需要学习的是如何做一个有公德心、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相比4个月前的“从容表现”,现在的美国康菲石油公司(简称康菲)正疲惫应战。河北乐亭养殖户的起诉案、国家海洋局启动的索赔工作、舆论的口诛笔伐,这一切正直击公众眼中向来傲慢的康菲。
6月4日,渤海湾蓬莱19-3油田B平台附近发生溢油,两周后,C平台附近发生溢油,这次事故给渤海湾留下了无法修复的伤痕。蓬莱油田运营方正是康菲。直到9月2日,在各界压力下,康菲才启动停产程序。而在这漫长的3个月时间里,且不说对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对养殖户造成多达十几亿的损失,就单是康菲的一系列举措,实实在在挑战了公众的容忍底线。
谎言套谎言
康菲的第一套牌,采取的做法是一个谎言被戳破,再编织另一个谎言。6月发生漏油事件,7月初才公开承认有此事;7月康菲称已启动应急程序,并有效控制渗漏点。几天后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司长李晓明表示,事发油田的单日溢油最大面积达158平方公里。
随后,康菲把说谎的决心表得更大。7月6日,康菲总裁司徒瑞称清洁工作接近尾声,8月底又表示渗油源得到永久性封堵,并声称完成“两个彻底”,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结果是,再次食言。
更具戏剧性的一幕是,央视一位记者在9月出海,看到海面上的油污没有回收完,向康菲工作人员提出了疑问,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就是骗你。”这句话再次把康菲推上了风口浪尖。
除瞒报、撒谎、耍无赖外,“傲慢”这两个字是外界描述康菲时使用最频繁的词语。这种态度也是让公众愤怒的原因之一。事故发生两月后,康菲都未做出道歉声明,在8月10日国家海洋局要求康菲向公众道歉后,该公司才对两起溢油事故表示歉意,但道歉内容中并未提及公司清污不力,也未对环境影响做任何表态。
康菲在休斯顿总部的英文通告中,溢油量为“1500桶至2000桶”,而这一数字在中文版中变成了“1500桶”。在媒体的质疑中,康菲公共关系顾问约翰解释得很轻松:“休斯顿那边的工作人员犯了个小错误。”
在事故发生3个月后,《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作为一家知名跨国企业,康菲公司这一番应对表现,可谓深得‘危机公关’的个中三昧――事发之初能拖就拖,尽量封堵消息;无可抵赖则及时回应,在抢占舆论落点方面不缺席;貌似真诚、虚与敷衍,对真相无可奉告。
危机公关专家林景新认为:“回顾整个事件,及时、客观、透明和真诚乃是危机管理的法宝。无论哪点欠缺,都将成为舆论的把柄。对康菲来说,在进行危机管理时,首先应该将自己积极负责处理危机的态度展现给公众。康菲的傲慢态度是因为把自己定义为非民用产品,对公众的信任缺乏足够重视。”
谁纵容了康菲
6年前,康菲石油旗下子公司的一艘运油船,就曾将1000加仑原油泄漏在美国普吉特海湾,为此该公司支付了54万美元的罚款。“每个公司都有义务防止溢油发生,如果还是发生了,每个公司都有义务查明原因、迅速报告并将油污清理干净。”这是当时负责处理事故的华盛顿环境部门负责人的严厉表态。
然而,作为久居中国的外企,康菲颇能活学活用。其中不吭气装沉默这招,被康菲学了个底透。去年,中国大连发生漏油事故,相信康菲一定从中得到不少“启发”。当时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所属的两条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导致数干加仑原油泄漏,污染扩及黄海海面。然而,中石油对此事一直缺位,不披露相关信息也多次缺席公开对话场合,以“沉默”作为应对策略。
在大连事故中,中石油将责任推给两家承包公司。而此次渤海漏油事故后,中海油在官网刊发公告称,自己作为非作业者,只参与工作计划和年度预算的制订、大型投资及重大变更的审批,并督促作业者履行石油合同,轻而易举就把责任推给了作业方的康菲。蓬莱油田,康菲占49%股份,而中海油占5l%股份,既然油田收益可以共享,那么责任全推给不吃素的康菲,是不是不厚道?
不过,对于推卸责任,康菲只学了个皮毛。国家海洋局一位内部人士回忆说,事故早期,在国家海洋局组织的一次专家讨论会上,康菲曾提及溢油前渤海区域曾有过地震,会上专家对此不屑一顾,康菲也不再提起这场未经证实的地震。
另外,康菲也熟知中国很多环境污染问题的处理。2002年,塔斯曼海轮发生漏油事件,7年之后,损失赔偿才达成。最终补偿款还未能弥补7年间污染调查与诉讼的成本。而大连漏油事故,周边渔民向中石油提出的索赔至今没有下文。
一个在本国谨慎小心的企业,难道到了中国就“橘生淮北则为枳”了?国家海洋局有关负责人坦承,对方熟知我国法规和相关政策,知道溢油处置措施不力和瞒报事故并不会遭到严重处罚,也不会影响其经济利益,因此对监管部门懈怠应付。
解读BP样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