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中国交通史探究秦汉交通发展主导因素
从《中国交通史》探究秦汉交通发展的主导因素
摘要:交通为空间发展之首要条件,盖无论政令推行,政情沟通,军事进退,经济开发,宗教传播,民族融合,文化传承,国际联系,尽皆受交通畅阻之影响。故交通发展可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第一要务,交通建设所取之成果也可称得上是社会发展之晴雨表。本文通过探究秦汉陆上交通之发展轨迹,研究秦汉时期交通发展之影响因素,希望通过对先人足迹之探究可有益于交通建设甚至于社会各层面改革关键时期的今日。
关键词:秦汉交通;《中国交通史》道;轨路
交通的体系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政策执行力。而一个文明的进步成果也可通过交通条件获得几何倍数的增长。一个交通网的规划布局、密度及其通行效率,决定了文化圈的范围和规模,甚至交通的速度也对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节奏有重要的影响。[1]
一、秦时期的交通
古人之见识,并不亚于今人。其早在宗周时期就设置了司空[2]以专门管理路政事物,定期修缮养护,“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3]。并有了最早的馆舍[4]。先秦时期虽史事邈远且许多并不可考,但还是可从些许的史料里勾勒出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
及至秦逐步蚕食,并吞了山东六国,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完成了统一,初并天下全境分置三十六郡。其后南并五岭以南南越地,北取匈奴阴山以南,至秦末约有县级政区一千左右。如此庞大的国家机器运转离不开交通的发展,交通之于国家,犹如血管之于人体,一路受挫,则片区都受其影响。“秦人为政,尤重交通,惠文图蜀,先诱蜀人通石牛道”。[5]始皇更是“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以金椎,树以青松。为驰道之丽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邪径而托足焉。”(另有一说“道广五十步”即近69宽的驰道为文字误传,或为“五步”,但是经考。1974年于伊克昭盟所发现长约100米的直道遗址,路面残宽约有22米,高于地面1.5米左右以排水,地址与《史记?蒙恬传》中所记载的堑山堙谷位置大体一致,故即使道广即使未至69米也定会是一个几十米的大数字,由此观之,秦军的强大不仅仅在于其单兵素质强,还有一个强大的交通网络所支持)[6]示疆威,服海内――始皇在扫六合之后的第二年便开始了出巡,而一个很大的倚仗便是秦庞大的交通网络。
秦修驰道,实则连通原六国主干道;北则开凿直道直抵北原;此处还有“车同轨”之轨路发现一说,在今河南南阳伏牛山一代。其原理和现代铁路无二,还是复线,只是其用非用蒸汽机作为牵引,而是以马为动力,两轨之间间距与马之步幅基本吻合。愚大胆猜测,南阳之地,先秦时期作为秦、楚之界的重要城市,位于郢的正北方向,寿春西方,必为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期楚地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东灭越至东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之广阔,横跨今十余省,秦之最强对手恐无出其二。而秦灭楚历经李信的伐楚失败到后期换帅动用兵力六十余万,如此庞大的军队人员的调配、辎重的运输与补给,仅仅依赖于秦现有的道路恐难支撑,而轨道之事若为真则不失为一个解决良策。使得秦军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得一个极大的优势。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有过关于“史之意义及其范围”的讨论,其言“旧史因专供特殊阶级诵读故,目的偏重政治,而政治又偏重中枢,遂致吾 侪所认为极重要之史迹,有时反阙不载。”传统的史学之中交通并未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故虽可在查证都市、馆驿、道路等相关琐碎史料,但很难还原出那个时代的真实的交通原貌。交通发展之专门研究起步较晚,木轨一事至今虽尚无辅证,需依赖考古工作的收获,相信会有拨得云开见月明的一日。
始皇虽暴,但极为勤政,当他开始构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交通网,便开始了多达六次的出巡:
一、前220年 “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7]即今甘肃、宁夏、陕西等地,始皇首次出巡可称之为归乡之旅,将秦几十年崛起的足迹走了一遭。
二、前219年 始皇东行登峰山、泰山,并封山勒石刻碑[8],后入山东,沿东海入江苏、安徽、河南等地。
三、前218年 “始皇东游至阳武搏狼沙中,为盗所惊。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登之罘,刻石,旋遂之琅邪,道上党入”。[9]此次出巡是秦皇求长生不老之术,于中途遇袭,随后插曲便是派徐福带500童男童女出海寻仙――日本之始也。
四、前215年 “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北击胡,略取河南地”。此次是秦皇北巡,同时也正是于此次,秦皇修建了从咸阳直达九原郡的“高速公路”,以十万大军于榆林戊边。
五、前214年 此次主要还是戍边。尤其陆梁地区,即五岭以南地区,迁徙一批人去开垦。又派蒙恬渡过黄河去夺取高阙、阳山、北假一带地方,筑起堡垒以驱逐戎狄。
六、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