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诗词中探寻诗教意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古诗词中探寻诗教意义

从古诗词中探寻诗教的意义   一部古诗词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的历史。从甲骨文中的“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到后来的《诗经》《乐府》,再到宋词、元曲,那经过积累沉淀留存下来的古诗词构筑起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情感归宿。一部《诗经》,那一首首来自民间的歌,它将人置于自然里,于是人有了像鸟像云像风一般自然的样子;一首首《乐府》,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唐诗宋词里,能感受到的那种优雅与节制之美,那是与心灵的呼应;元曲更是俚俗世界里的情感“表白”,在曲中剧中,那庸俗世界里的温暖给了多少人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我,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在中国的古诗词中“告诸往而知来者”,我看到了时间如何在这块土地上流淌,我看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悲欢离合,逐渐明白我基因里曾流淌过怎样的血液,慢慢懂得我身而为中国人的责任与使命,于是我深深爱上这块几千年来温柔而敦厚的华夏大地,以及这块大地上滋养起来的生生不息的人们。这便是诗词给予我的力量。   那么,在当下的中国,于当下的中国教育,诗词究竟又存在哪些意义呢?   一、审美意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音韵之美,诗之起点。   千百年来,中国的大多数诗词都是以吟诵、吟唱的方式流传下来的。《诗经》里很多诗就是当初人们在桑树底下唱的歌。孔子当年在杏坛下,很多时候也是弹着琴,唱着诗,和学生一起学习。唐诗宋词更是有其格律和音韵之美,且更具音乐性。那回味无穷的声韵美和均匀和谐的节奏美,让受教者自然而然地浸润其中。如唐代孟郊的《游子吟》这首诗,韵字是“衣”“归”“晖”,为闭口韵,孩子们在闭口吟咏的时候,那细腻感恩的情感声音就能传达。“密密”两个入声字在一起,吟咏十分短促,学生仿佛能想象到当年孟郊的母亲为孩子缝衣服的情景,那一针一线穿梭得极快,生怕缝得不够密,生怕孩子在外冷着冻着。“密密”与“迟迟”相对照,一短一长,一快一慢,音韵之美展现无疑。“得”也是入声字,短促的音韵将反问的语气展现出来,母亲的恩是报答不完的啊!再如《乐府》中的《敕勒歌》,在那“天苍苍野茫茫”的开口音韵中,大草原的苍茫辽阔之美立现眼前,李白的诗词多押开口韵,音韵中就能感受那豪迈的气度与胸怀。在带领孩子们反复吟咏的过程中,诗歌里的真善美也自然渗透到心里。   2.画面之美,诗之丰盈。   很多古诗词是带有画面感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些诗词里有的是图案与颜色的交叠,有的是意象的陈列,通过诗教能启发孩子的想象,唤醒孩子内心的力量。那些诗,那些画境,也许孩子们幼年时还不懂得其中的美妙,可说不定在他的将来,在某个地方某个恰当的时候,火光一亮,所有潜藏的美就都被激发出来。   3.意境之美,诗之心境。   古诗词中的意象就是情与景的统一,是诗人情感的载体,而一些意象寄寓的是自古以来中国人约定俗成的审美习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望月思乡的情怀传承至今,有了月亮,有了诗歌,人的情感就有了寄托,思念便也是美好的。“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杨柳依依,雨雪霏霏。”折柳送别,柳即是留,心中对亲人友人的不舍也都包含在这诗词的意象之中,连分别的场景也变得唯美。很多的意象皆可入诗,现实也不仅仅剩下钢筋水泥和雾霾重重,一样可以有窗前杨柳青、月下桂子香,一样可以抒发流水匆匆、时间易逝的感慨,一样可以憧憬闲云悠悠的惬意和自由。在诗教浸润中的孩子,懂得古诗中的意象,便不会失去诗的心境,也不会失去感受美好和抒发美好的能力。   二、情感意义:“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1.在诗词中体会情趣。   现在的读书人,包括孩子与我们自己,常挂嘴边的是“累”或者“无聊”,殊不知古诗中古人的生活是极富生活情趣的。在李白的《赠汪伦》里,那为了与偶像见一面的汪伦穷尽奇招,以酒和桃花相骗,直至相见甚欢,踏歌相送。铁骨铮铮的硬汉子辛弃疾一得闲就去附近乡野踏青寻芳,听“醉里吴音相媚好”,看“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而心生欢喜。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我们知道古人九月九日重阳节是要登高望远插茱萸的。从王安石的《元日》中,我们知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还有那“笛弄晚风”的牧童,“不脱蓑衣卧月明”的洒脱自由,那“蓬头稚子学垂纶”的专注,那无雨而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的聪明少年,多有趣的童年,多有情趣的人生!古代孩子??可不止是在教室里或者车窗里偷看四季的变化,我们教学的时候何不学学孔子带着学生去游春?将课堂搬到泗水河畔,观一江春水、论人生志向,哪怕不那么深沉,就是用脚步去丈量丈量春天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