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神分析学试论寒夜婆媳关系失衡原因.docVIP

从精神分析学试论寒夜婆媳关系失衡原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精神分析学试论寒夜婆媳关系失衡原因

从精神分析学试论《寒夜》婆媳关系失衡的原因   摘 要:婆媳矛盾所引发的悲剧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巴金的最后一篇长篇小说《寒夜》也涉及到了这一问题。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深入到汪母与汪文宣这对孤儿寡母的潜意识当中,不难发现正是由于汪母对汪文宣或隐或现的“恋子情结”(柔卡斯塔情结)才使得她对曾树生产生怨恨、嫉妒之情,同样,软弱的汪文宣严重的“恋母情结”(俄底浦斯情结)使得婆媳矛盾难以调和,最终酿成悲剧。   关键词:婆媳 矛盾 潜意识 恋子情结 恋母情结      《寒夜》是巴金在现代文学阶段的最后一部小说作品。它虽然有大的社会背景,但小说并没有全景式地展示抗战后期国统区的黑暗,而是将那些令人窒息的实际推为远景,而着力描绘了一幅灰色的充满家庭琐事、婆媳矛盾的图画。契诃夫曾说过“写苏格拉底比写小姐或厨娘容易”[1](P274),契诃夫善于从生活中的小人物身上,从那些平淡无奇的生活琐事中挖掘出人生的悲剧。巴金吸收了这点,从汪母、汪文宣、曾树生这些小人物身上,从汪母与曾树生无休止的争吵中挖掘悲剧。这个家庭犹如作品题目一般,没有丝毫温暖,家中气氛肃杀,沉郁,家中的一切都给人一种寒气逼人的感觉。推究造成如此家庭氛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婆媳之间的矛盾,而引起这一婆媳矛盾的根本原因则是汪母的“恋子情结”与汪文宣的“恋母情结”。      一、汪母的“恋子情结”      在作品中,汪母与曾树生无休止地争吵,每次争吵,汪母都是主要的挑起者。汪母为何如此讨厌媳妇曾树生呢?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探究汪母的潜意识,发现汪母的所作所为都是她的“恋子情结”在作祟。   (一)女性对“爱”的独占性   在《寒夜》中处处都可以看到汪母对儿子汪文宣的爱。她爱她的儿子,为她儿子的处境打抱不平,她愿意跟着儿子吃苦受罪。然而汪母的爱是自私的,正如她的媳妇曾树生所说,她是一个“自私而又顽固,保守”[2](P47)的女人。她不喜欢媳妇,更受不了儿子对媳妇的爱胜过对她的。《礼记》中曾有这样一句话:“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说出。”[3](P113)说明每个女人的爱都是自私的,有独占性的,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母亲将儿子含辛茹苦地抚养长大,在心理上容易把已经长大的儿子依然当成孩子,不习惯放弃对他的关心。母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其本质来说是两个不平等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有一个人需要帮助,而另一个人则给予这种帮助。母亲之所以持有这种态度是一种本能所致,这种本能同样也可以在动物身上找到。但是不管这种本能的作用多大,比这更重要的是人的心理因素:因为母亲一直把孩子看做是自身的一部分,所以母亲对孩子的爱和痴情很可能是满足自恋的一种途径。另外一个根源则是母亲的权力欲与占有欲。汪母认为儿子是她自己的,是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绝不容许别人拥有这一部分;当然,懦弱的汪文宣就成为他母亲占有欲的自然对象。每个女人的爱都是自私的,这是女性的通病。所以汪母讨厌儿媳,憎恨儿媳,是儿媳将她“自身的一部分”抢走了、将她“占有欲的对象”抢走了。基于这种心理,汪母与曾树生之间的矛盾也相继展开。   (二)儿子是丈夫的替代者   汪文宣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中,与母亲相依为命。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母子或父女之间也有异性相吸的本能,单亲家庭中父母对子女会比正常家庭中的有更多的怜惜和牵涉,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心理变异”。从汪母的角度看,由于丈夫的爱过早缺失,家中又没有其他亲人,她不自觉地将原本对丈夫的那份爱转嫁到儿子身上;从汪母的内心深处看,她将儿子视为丈夫来依靠,她无法忍受与别的女人共同分享儿子的那份爱。小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曾树生离家后汪母却对汪文宣说:“她走了,我另外给你接一个更好的来。”[2](P153)但是有她的恋子情结作祟,那个“更好的”也逃不过曾树生一样的命运。同时她还把曾树生当做眼中钉、肉中刺,汪文宣爱曾树生多一点,她就不平衡,她的怒火立刻冒了上来。“又是那个女人,她在家里烧好饭菜等他回来同吃,他却同那个女人去喝咖啡,他们倒是很会享福。”[2](P101)除此之外背地里她还不断说曾树生的坏话,“她不守妇道,交男朋友……”[2](P114)另一方面她又表现出自己的坚贞不渝:“是不是又去找那个女人了?你也是……我劝你还是死心了吧。现在的新派女人,哪里会长远跟着你过这种苦日子啊!”[2](P108)言外之意曾树生是迟早要离开的,只有她愿意跟他一起吃苦,守他一辈子,不管境遇如何,永远不离不弃。可曾树生不听从她的摆布,所以她认为这所有的一切变化都是由曾树生引起的,于是她就不自觉地挑起战争,婆媳矛盾就愈来愈多,关系也愈来愈紧张。   汪母与曾树生之间的矛盾层出不穷。前面我们曾提到在汪母的潜意识下,她有着严重的“恋子情结”。潜意识指人的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和本能冲动的替代物,它是处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