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神分析角度解读伤心咖啡馆之歌中心象征.docVIP

从精神分析角度解读伤心咖啡馆之歌中心象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精神分析角度解读伤心咖啡馆之歌中心象征

从精神分析角度解读《伤心咖啡馆之歌》的中心象征   摘 要: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在《伤心咖啡馆之歌》中,围绕一个温馨的乡间咖啡馆讲述了一幕发生在三个畸形人物之间的爱情悲剧。作为小说中心象征,咖啡馆具有丰富的涵义。笔者结合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点和荣格的原型理论,从精神分析角度出发,探寻咖啡馆所蕴藏的丰富寓意,试图说明两性之间的和谐发展是现代人驱除精神孤独、获得协调进步的基本前提。   关键词:《伤心咖啡馆之歌》;两性和谐;精神孤独   中图分类号:I712.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65(2011)03-0053-05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继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之后,美国南方相继涌现一批杰出的女作家,其中,卡森?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被评论家一致认为是福克纳衣钵的唯一继承人。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是她最受评论家好评的作品,采用了带有浓厚民俗色彩的传统歌谣体。在娓娓动听的歌谣里,叙述者围绕三个外表畸形、心灵残缺的人物向我们讲述了一幕爱情悲剧。尽管评论家多把咖啡馆最终的倒闭归结为现代社会中人们摆脱孤独异化的无能为力,但事实上,我们不应忽视小说中曾经提到:在这样一个原本洋溢着温暖、轻松与欢快气氛的咖啡馆里,小镇居民曾经克服了彼此的孤独与空虚,寻觅到发自内心深处的关怀。它所带给人的愉悦欢欣鼓舞与最后的破旧萧索坍塌形成鲜明对比。咖啡馆以其所承载的丰富含义成为这篇小说的中心象征,体现了作者对冲破精神孤独的向往。   一、咖啡馆的诞生与毁灭   要了解咖啡馆被毁的前因后果,不妨追溯到咖啡馆从无到有的过程。人高马大的女主人公爱密利亚小姐在她30岁那年春天,收留了一个相貌丑陋的罗锅,也就是自称为她远方表哥的李蒙。爱密利亚对他一见钟情,为博取他的欢心,将杂货店改成了咖啡馆。对爱密利亚来说,这是爱情的果实;而对李蒙来说,咖啡馆是他取乐的最佳场所。很快咖啡馆成了小镇的中心。在漆黑寂静的冬夜里,炉子里的火噼啪作响,摇曳着橘黄色灯光的小店,抚慰了孤单寂寞的心灵。人人都在这里体会到了久违的温暖、浓浓的友情,爱情和欢快的气氛,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如果小说到这里就戛然而止,那该是个美好的结局,也会给读者带来美妙的阅读体验。不过这显然违背了麦卡勒斯的初衷,也将失去其成为经典作品的魅力。有人说,悲剧就是将人性中最纯真的一面显露再用暴力将其毁灭。果不其然,咖啡馆给人们带来的温暖并未持续太久。歌谣的叙述者很快将话题引到了爱密利亚的前夫马西身上,他与爱密利亚的婚姻仅持续了十天,被镇上人看做是渎神行为。他在蹲了14年的大牢之后得到了假释,回到了这个小镇,他的归来与小镇种种反常迹象交织在一起,令人备感诡异。他是在冬天第一次寒流到来时回来的,然而第二天的天气就闷热难耐,许多头天宰杀的猪肉迅速变质,导致一户人家吃烤肉中毒死亡,更奇怪的是几天之后竟然下了有史以来的第一场雪。很多评论家指出这些怪诞奇异的现象是作者巧妙运用表现主义手法的结果,象征着大灾难即将发生。然而李蒙在见到这位传奇式人物的第一眼时,竟爱上了他。不知是被他的英俊外表,还是被他的粗野狂放的举止所倾倒,甚至对马西蹲过监狱的经历也大为钦佩,为他神魂颠倒,并绞尽脑汁讨马西欢心。而马西却对小罗锅不屑一顾,时不时还给他那么一下推搡以示轻蔑。可这完全没有妨碍李蒙对他死心塌地的付出,他不顾爱密利亚的反对,坚持把马西领进家里,还把自己温暖舒适的大房间让给他。他对马西狂热的爱给爱密利亚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她一天天憔悴下去,只有望着李蒙的眼神依然深情。这一场三角恋爱以爱密利亚和马西的决斗而告终。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在决斗的关键时刻,罗锅“纵身一跳”,“降落在爱密利亚小姐宽阔的肩膀上,用自己鸟爪般细细的手指去抓她的脖子”【sup】[1]67【/sup】。第二天,人们发现马西和李蒙扬长而去,咖啡馆的钢琴被砸烂,桌上刻了难听的脏话,柜台上放着一盆香肠玉米粥,里面掺了足以毒死全县人的毒药。   然而咖啡馆在小说中的重要地位并不只是因爱情而存在。麦卡勒斯在小说中早已为爱情定下了基调――“没有回报的爱”。正如小说里那段关于爱情的悖论所言,三位主人公都在竭力追求爱情,但他们谁也没有享受到被爱的甜蜜,与最终被所爱的人欺骗甚至背叛相比,他们享受的正是一路追逐爱情的过程,而非最终的结果。为了表达他对爱密利亚的爱,本性邪恶的马西改过自新,拼命挣钱;为了使她深爱的李蒙表哥开心,爱密利亚开了这间咖啡馆;为了表明他对马西的忠贞不贰,李蒙不惜放弃衣食无忧的生活,背叛溺爱他的爱密利亚。   咖啡馆之所以对人们如此重要,麦卡勒斯在小说里曾借叙述者之口作了一番解释,她将“值不了几个钱的生命”【sup】[1]54【/sup】和明码标价的商品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所有有用的东西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