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精神分析角度探究专情与滥情的思想动因
【摘 要】 本文着眼于情感的专情与滥情这两种对立的情爱模式,以两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作为案例来分析个中内幕,也就是两种情爱模式是如何有机统一于一人的选择和行为中。本文在分析过程中侧重从精神分析的立场把握两者的行为抉择,试图探索其行为背后深刻的思想动因,甚至是潜意识的理由。
【关键词】 专情;滥情;本真形态
在关于人类情感,或者更具体的说是关于爱情的评判体系中,“专情”与“滥情”二者的价值高下似乎自不必说。前者一直受到人们的褒扬,后者,则为人所不屑。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二者的区分果真如此泾渭分明吗?让我们以两个文本――曹雪芹的《红楼梦》和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作为我们此次分析的例证,来一探其究竟。
文本中的两个男主人公――贾宝玉和源氏公子,都可谓是情爱高手,他们在把握、探索情感时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当然甚于常人。因此把这二者作为我们分析的典型应该是相当有代表性的。
首先我们谈谈二者的共同点。
宝玉和源氏在对待爱情上,可以说既是钟情专一的,又是博爱泛滥的。宝玉独钟情于黛玉,源氏独钟情于紫姬,而二者又各有一个“亚恋爱群体”作补充,比如宝玉身边的宝钗、妙玉、袭人等;比如源氏身边的藤壶皇后、六条妃子、葵姬等。
有趣的现象出现了,“专情”与“滥爱”两个不同甚至相悖的特点非常自然地出现在二人的性格中,共同成就了二人的性格魅力或曰性感魅力,使两人在花团锦簇的女人圈中灼灼生辉,光彩照人。那两人性格的相异之处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也就是说,相同的元素,如何结构成为不同的系统的呢?这得让我们从两人人格的形成过程中加以认识和理解。
先谈宝玉的爱情模式。小说通过寓言的形式给我们展示了其爱情的宿命形式――“木石前缘”。神瑛侍者曾于灵河岸畔浇灌绛珠草一株,为了结这段孽缘,故有“还泪”之说。而这石经过世俗化、功利化之后演变而为“玉”,故而便有了与之匹配的“金”。如此一来,一个爱情模式便演变为两种形态:一种是本真形态的“木石”,一种是世俗化后的“金玉”。小说的展开过程就成为一条漫漫回归之旅,由功利束缚的世俗形态向其本真形态回归的过程。所以在结构设置上,就对应地放着黛玉和宝钗两个角色。在命名上,两个角色也对应地分有了男主人公的名字,用索绪尔符号学的理论分析,在能指意义上的分有也便意味着在所指意义上的分割。宝玉将不可避免的被分割为两个部分:一边是理想,一边是现实;一边是灵魂,一边是肉体;一边是原生态,一边是世俗化。而对于理想的追逐和对于世俗的摈弃将成为他潜意识指南里必须完成的使命,当然也是一次艰难的抉择过程。这样的叙事模式便解构了篇首神话化了的所谓“木石前缘”,因为这种恋爱心理的展开过程有其极为现实化的根基,而不需要编造一个神话作假设性理由。围绕着两种对置的爱情形态,一系列的女性角色出现了:从最明了的袭人和晴雯开始,二人由于在性格上极类宝钗和黛玉,所以完全可以看作是后者所持有的对立模式在能指面上的迁移所形成的亚形态。让我们历数一下宝玉身边的女性:湘云的金麒麟寓一个“金”字,妙玉的姓名寓一个“玉”字,还有什么“金钏”、“玉钏”,“金鸳鸯”、“林红玉”(小红),这可以看作是一个系列,以名字分享能指;还有香菱,和黛玉又通过芙蓉花之喻意达到了相似性;龄官的面目象极黛玉……
而宝琴、平儿、岫烟则通过生日的重叠和宝玉有了微妙的联系。文中最有意思的是一位名叫“甄宝玉”的公子,无论是文本所展示给我们的具体情节,还是这个极为有趣的名字,都使得我们相信,他完全是作为贾宝玉的镜像形态而设置的。或者我们可以反过来说,贾宝玉是甄宝玉的镜像形态,因为从其人生的选择过程来看,甄宝玉的选择是理想向现实妥协的过程,贾宝玉的选择却是理想的固守和执着。也就是说甄宝玉的生活和人格成长模式符合我们平常人的轨迹,而贾宝玉,则仅仅是一个符号,一个理想化、镜像化了的符号。也正缘于此,使得《红楼梦》整体结构成为一个反讽式的设置,价值取向的倒错和乖逆成为该文本最大的特点。
还有必要谈到的一点就是宝玉的自恋情结:少年时期的宝玉曾设计过自己浪漫而伤感的死亡模式:姑娘们的泪水汇成泪的海洋,将他漂起……而面对彩云,让他有了第一次的自恋创伤,他不再幻想能够得到每个少女爱情的眼泪,而只去寻觅他自己应得的那一份。这个经历也给宝玉的心灵带来一次成长的机会,让他从博爱兼得的梦幻中走出,而着力寻找他生命中的唯一,他的真正知己。而黛玉系列,则正是他的知己,他的理想,他的自我的复现。所以在这个镜影重重的故事中,宝玉似乎博极又专极,但贯穿一切爱情故事的主线则是宝玉的自恋、镜恋情。
相比于宝玉,源氏的爱情模式又有什么不同呢?他潜意识的爱情指南是什么呢?
故事的开头,身份低微的更衣生了一位秀丽无比的公子,不久便在众人的白眼中郁郁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