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女报解读秋瑾女性解放思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中国女报解读秋瑾女性解放思想

从《中国女报》解读秋瑾的女性解放思想      【摘要】《中国女报》是秋瑾创办的月刊。在报刊中秋瑾写了大量文章,浓缩了她对女界解放独特而超前的见解。她以前瞻性眼光构筑了女界理想境界,在赞同主流话语对压制女性的封建男权势力强烈抨击外,深刻地意识到女性自我惰性是女性解放的阻碍。从《中国女报》选录的诗中可窥视秋瑾爱国思想是直接将男女置于平等地位,而非以国民之母的特殊角色来诠释爱国。   【关键词】白话;中国女报;秋瑾;女性;爱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国兴起一股创办妇女报刊的热潮。晚清著名革命家秋瑾不仅参与创办了报刊,而且还在上面发表了大量文章。《中国女报》是秋瑾留日归国后独立创办的月刊,于1907年1月14日出版第一期。设立了社说、演坛、译编、传记、小说、文苑、新闻、调查等栏目。撰稿人有陈伯平、陈志群、黄公、纯夫、吕碧城、燕斌、陈伯平的胞妹挽澜女士等。由于资金紧缺和秋瑾的就义,《中国女报》只办了两期。“《中国女报》虽然只出版了两期,但它以激进的思想、深刻的说理和充沛的感情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妇女报刊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1]秋瑾在这两期《中国女报》中发表了《创办中国女报之草章及意旨广告》、《中国女报发刊辞》、《敬告姊妹们》和9首诗。在这两期文苑专栏中秋瑾刊登的诗歌是最多的,可以说秋瑾集编辑、撰稿、发行于一身,独立创办《中国女报》,投入的心力是超常的。徐自华《鉴湖女侠秋君墓表》中云:“因留办《中国女报》,冀以少警聋瞽;而闺阁荏弱,匡助不闻,经费坐支绌。君经营罔倦,编纂益力,并日冒风雪走求援助,栖栖不以为苦。”[2]可见秋瑾创办《中国女报》这一行为本身也彰显了她热心女界而克服困苦的勇气。当然最为重要的是秋瑾以报刊为传播媒介阐释了自我独特的女性解放思想,以其超前的敏锐性精确地把握了女性解放的脉搏,从而夯筑了生命夺目的光辉。   一   据统计,1902年到1912年全国陆续出版妇女报刊共43种。“从内容看,这些妇女报刊大体上属于两种类型。一类以单纯的‘提倡女学’、‘开通女智’、‘讲论女德’、‘尊重女权’和反对缠足为主旨,着重于对妇女进行启蒙教育……另一类也提倡女学与女权,但是,它们把这方面的宣传和民族民主革命的宣传紧密地结合了起来。”[3]561《中国女报》属于后者,是“在国内出版的又一份有强烈影响的革命妇女报纸”[3]562。   秋瑾以《中国女报》为平台构建了一个完美的女界理想境界。其一,《中国女报》的定位映射出秋瑾以恢弘的气魄审视整个女界,以报为核心提升整个女界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中国女报》并不是简单地作为开启女界智慧的媒介,而是要为女界的发展方向起到纲领性的引导作用。秋瑾在《创办中国女报之草章及意旨广告》中第一条云:“本报之设,以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为宗旨。”[4]10在《中国女报发刊辞》中云:“吾今欲结二万万大团体于一致,通全国女界声息与朝夕,为女界之总机关。”[4]12而唯独《中国女报》以女界轴心定位。秋瑾不仅从女性自身柔弱的现状意识到方针指导的迫切性,而且她从把留学当做功名富贵的捷径的男性身上汲取教训。那种因缺少高屋建瓴的方针指引而导致男性留学崇高目标的缺失现象,警醒秋瑾在女界的解放进程中一定要杜绝之。   其二,“创设中国妇女协会”的设想,《中国女报》以会刊形式存在,二者相依相存拧成一股,成为统摄女界的神经中枢。机构稳固必然会是报刊稳固的保障,报刊内容丰富必然会增强机构的公信度与影响力。秋瑾留学日本期间参与创办的《白话》报是演讲练习会的会刊,更能体现舆论传播的有效性。在留日期间,秋瑾、陈撷芬等人创办了共爱会。可以说《中国女报》与“中国妇女协会”密切关联是秋瑾以实践活动为基石的深思熟虑的策略。而在国内也曾将机构与报刊整合为协调一体,以此强化舆论宣传力度,扩大其影响力。中国第一份妇女报刊《女学报》1898年7月创刊,是维新派支持下中国女学会的会刊。《女学报》的主编有康有为的女儿康同薇、梁启超的妻子李惠仙和《无锡白话报》的创办人裘毓芳等人。《女学报》曾提出在颐和园设立贵妇院,设立女学大臣。这些措施的确表达了女性参政的诉求,是对封建传统社会性别划分活动领域的颠覆。但似乎又只是上层贵妇理想的自我设置,与普通的女性有一种疏离的痕迹。而秋瑾的设想却能涤荡贫富差距,联合全国妇女共同前进,历史证明其是正确的。   其三,秋瑾报刊创设最终实现了女性个体精神状态的奋发。她在《中国女报发刊辞》中写道:“使我女子生机活泼,精神奋飞,绝尘而奔,以速进于大光明世界。”[4]13秋瑾把握住女报作为传播媒介除开启民智、舆论宣传的功效外,最根本的是达到女性精神状态彻底脱胎换骨,没有受压抑的悲泣,没有唯唯诺诺的胆怯。在男女二元失衡状态下还原女性同男性一样的平等,秋瑾的这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