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归化异化理论分析李清照词中文化负载词翻译
从归化异化理论分析李清照词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摘 要:归化异化理论是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在《译者的隐形》(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中提出来的。归化异化理论是直译与意译的延伸,但不完全等同于前者。直译与意译是在语言层面的处理方式,而归化异化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语言因素,将视野拓展到了语言、文化和美学等因素。
宋词因其独特的美成为中国文学中一朵奇葩,众艺术家为之倾倒。而其中,李清照词作属宋词的杰出代表。东西方对她的作品研究数年,但尚未形成系统。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日益频繁,学者开始从文化角度研究翻译。而文化负载词孕育了文学作品中的全部文化因素,而在李清照的词作中,这一特点尤为明显。如果不通晓中国传统文化,不了解文化负载词的使用及内涵,就很难读懂李清照的词,翻译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李清照词的不同英译本,对其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双语研究,同时分析了影响译者选择不同策略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影响翻译效果的方式。
关键词:归化异化;李清照词;文化负载词
1 李清照词国内外研究
李清照词的研究一直是我国文学研究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刘扬忠(2000)和施议对(1984)的观点,国内李清照研究大致可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一、宋金元明:传统词学时期的李清照研究;二、清代到二十世纪初前三十年:传统词学向现代词学转型时期的李清照研究。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末:现代词学成熟时期的李清照研究;四、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词学发展先发展后受困时期的李清照研究;五、八十年代至今:词学多元化发展时期的李清照研究。(郦青,2005:12)而其作品的英文译本也是从八十年代以来开始流传。自1926年到2010年的八十余年间,李清照诗词的译本频频出现,西方学者也开始不断熟识这位伟大女词人。冰心对李清照词中的25首做了翻译并得到出版。这也是中国学者首次从事李清照词的翻译研究。随后,李清照词的翻译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林语堂,翁显良,许渊冲,杨宪益等也开始对李的作品进行翻译。
李清照于五六十年代开始受到美国社会的关注。美国社会为打破英国传统的长期束缚和影响,不断吸收国外诗歌影响。因此,将目光转向中国诗歌。尤其是自旧金山文艺复兴开始,中国诗歌颇为西方学者关注。该运动的奠基人王红公翻译了李的诸多作品,并得到广泛流传。另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人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怀疑,他们转而向中国传统文学寻求能够满足内心需求的内容。(郦青,2005:21)此时出现的李清照词西方译者有伯奇(Cyril Birch),詹姆斯?克莱尔(James Cryer)等。
2 归化异化理论
德国翻译思想家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在1813年的演讲中指出,只有两种翻译方法,要么译者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让读者去接近作者,要么译者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让作者去接近读者(Lefevere,1977:44)这一想法为后来韦努蒂发展归化异化理论奠定了基础。1995年,美国翻译理论家在作品《译者的隐形》(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中提出。归化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它应尽可能地使源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而异化是指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或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的翻译策略。它主张在译文中保留源语文化,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的表达方式。(张万防,198:2014)归化异化理论是直译与意译的延伸,但突破了语言的局限性,立足于文化的语境下,具有更高层次的意义。而在中国,归化与异化策略之争也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佛经的翻译时代,时称“质”译和“文”译。到了20-30年代左右,发展成了“直译”与“意译”,后期上升为归化与异化之争。
在翻译过程中,采用归化或是异化尚无定论,二者并用互补,辩证统一,而对于两种策略的选择仍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 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又称词汇空缺。也就是说,源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对应语。包惠南在《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中提到:词汇空缺是指源语词汇所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其“对等语”或“对应语”。(包惠南,2004:10)陈启民在《英语新闻中的文化负载词》一文中提到:There are many culture-loaded words in English news, such as idioms, allusion, slang, metaphor, 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