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归化策略角度谈儿童文学词汇及句式翻译
从归化策略角度谈儿童文学词汇及句式的翻译
摘 要:本文以《绿山墙的安妮》为例,选取不同译本中的译例,对其词汇的选择和句式的翻译进行分析。分析认为,为满足儿童读者需求,儿童文学的翻译应以归化策略为指导,适当地进行词汇选择和句式整合,以儿童读者的视角选择符合译入语规则和习惯的词语、语序及表达方式,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及美感。
关键词:儿童文学; 翻译;归化;词汇选择;句式整合
一、引言
儿童文学作品的意义在于揭示道理、寓教于乐。其思想内容作为儿童最初接触的行为准则和品德标杆,在儿童对真理的认知和行为规范上,起到深远、重要的作用。目前,儿童文学的翻译仍存在问题,如:词汇选择生硬刻板;惯用长句不易理解;以及语序混乱导致的语义不明,等等。本文选取了《绿山墙的安妮》的不同译本中的句子为例,从归化策略的角度,对词汇选择及句式整合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结论:儿童文学翻译应该采用归化策略,使译文在忠实的基础上,符合译入语的表达方式。对译本的对比研究并不是判断孰优孰劣,而是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参考思路和借鉴作用。归化翻译法采用译入语读者所熟悉的形象来代表源语形象,运用译语读者所遵从的约定俗成的方式来表达意义。归化翻译策略的优点在于它可以使译文达到与原文相同或相近的表达效果。
二、词汇的选择
词是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它包含独立的特有的意义,即使是同义词,也有细微差别。在功能对等的基础上,如何选择最恰当的词汇十分重要。该选择的标准需考虑目标语读者的需求。对于儿童读者,选择符合其理解能力、审美喜好和心理期待的词语――包括生动的拟声词、语气词、疑问词、意义准确、通俗易懂的叠词和其他实词――是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翻译儿童文学作品的首要目标。
1.叠词
儿童在最初习得语言时,受儿童接受能力的影响和限制,母亲在说话时经常使用简单的单字名词或叠词。因此,儿童在最初的语言交流时,更加青睐以叠词描述的话语。在儿童文学翻译时,以儿童读者的视角,使用生动的叠词更能引起读者兴趣。如:
例1.“Mrs. Rachel stepped out of the lane into the backyard of Green Gables.”
“雷切尔太太踏着弯弯曲曲的小路来到了绿山墙的后院。”(笔者)
译文增加了叠词“弯弯曲曲”用于修饰“小路”,不仅音美、意美,而且符合儿童的心理期望。又如:
例2.“…Its such a relief to talk when one wants to and not be told that children should be seen and not heard. Ive had that said to me a million times…”
译文(1)“想说就说,没有受到什么约束,那可是极大的安慰。只准孩子呆在眼前,而不准他们在耳边唠叨,这种教训孩子的话我已经听过无数遍了……。” (马爱农,1987,8)
译文(2)想说就说,不受到任何约束,就是极大的安慰。只准孩子们规规矩矩地待在眼前,不准他们说说笑笑,这种教训孩子的话我已经听过无数遍了……(笔者)
译文(2)使用叠词,增译“规规矩矩”,更能体现出孩子心中家长的严厉刻板,也在读者头脑中投射出一幅形象生动的画面。以“说说笑笑”代替“唠叨”来形容儿童更准确。由此可见,使用叠词更符合儿童阅读口味。
2.拟声词
文学文体与科技文体不同,在写作和翻译上,都可适当进行合理加工,比如添加拟声词,以使所要表达意义或所要描述的情景更真切,生动形象。如:
例3.“‘Im not expecting a girl,’said Matthew blankly.‘Its a boy Ive come for. He should be here... ’”
“The station master whistled. ‘Guess theres some mistake... ’he said.”
译文(1)“……火车站站长发出一声口哨……” (马爱农,1987,8)
译文(2)“……站长嘘了一声……” (笔者)
译文(2)合理运用拟声词“嘘”,更生动,而且符合语境,联系上下文可知,站长是想避免让小女孩儿听见马修的话,所以“whistle” 表达的不是吹口哨,而是拟声词 “嘘”所表示的禁声。
如果原文已有拟声词,如 “hum”(蜜蜂的嗡嗡叫声)、“rumble”(表示隆隆声、辘辘声),便可直接译为适当的拟声词。
如果原文没有拟声词,为了生动的表现情景,可适当增译拟声词,但要适度,不宜过分夸张。如:
例4.“Mrs. Rachel deposited her substantial perso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