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山水田园诗背后的城市意象
摘要:唐代山水田园诗作为诗人们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情感表述,不仅反映了作者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追求,而且反映了城市作为人工设计的场所与自然空间及乡村的非设计空间三者的联系,从山水田园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成长环境、成长历程对其影响以及诗人对城市生活的态度。
关键词:山水田园诗;城市意象;唐代;城市;乡村;王维;韦应物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14
山水田园诗自魏晋南北朝兴起,作者历代不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俨然一大宗派,诗写山水,情寄山水,已成为对山水诗进行全面审美观照的体验。从山水诗的发展历程来看,魏晋南北朝时的山水诗写作与盛唐时期有着完全不同的生命感悟。魏晋时期的山水诗人出身于高门士族,他们的成长环境和日常生活以城市为中心,逐渐形成个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在盛行谈玄说理的风气下,他们的山水观照是试图以自然之心、自然之眼寻找玄理之门径,是借山水实现“目击道存”的一种表达方式。盛唐时期的山水诗人则不同。当时以科举考试为选官制度的体制,为中下层庶族提供了走上政治舞台,实现政治理想的机会。很多耕读传家的人自乡村或小镇走进了大城市,耕读所在地的自然山水是他们成长期间最深刻的记忆,进入城市,特别是长安这样的 “国际化大都市”环境中,一切都是新奇的。由于这种新奇与自身的深刻记忆存在着极大的不和谐,因此,无论他们在城市的生活是得意还是失意,总会有淡淡的“乡愁”浮上心头。无论是李山甫的“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还是常建的“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或者李商隐的“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都一次次道出了长安带给他们的思乡之情。山水与田园对他们有着特殊的意义,远不止是终南捷径或富裕生活给予的游山玩水乐趣。从此角度入手,再看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诗人之作品,会发现乡村生活记忆与现实城市生活的矛盾构成的张力,使得山水田园诗并非一片纯洁明?罚?相反倒是留下了试图挣扎和摆脱城市印象的痕迹。历史上真正的隐士,特别是与城市完全绝缘的隐士,要写出感人至深的山水田园诗恐怕还是有难度的:第一,所谓“感人至深”的受众来自于城市文明的接受者,没有城市文明的熏陶和洗礼,没有城市生活的对照,山水田园生活的恬然自安、孤冥静寂、悠然淡泊的美是无从欣赏的,缺少城市经验的人找不到内在张力的理解方式;第二,无论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还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都绝不是纯粹的景致描写,它所带有的独特韵味是一种对城市的反抗,有一种静寂的弹性,是自身对城市环境不兼容的自述。
一、物质空间差异的心理波动城市与乡村给人印象最大的差异在于有意规划和随意配置的不同。在城市里,高密度的人口、功能区划的界定、不同阶层人群的生活区域等都是经过规划安排。而乡村是以自然生态为基础随意发展,聚集在一起的村落也表现了无序性的特点。唐代长安城是在隋代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隋文帝在西汉的旧都上建起了自己的都城。589年,新都城大兴的面积已经扩展到9.25平方千米,隋文帝决定要修建一个以都市为中心的新的大都市区域,最终大兴城占地面积8 400平方千米,成为19世纪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代继承的大兴城,即长安城,不仅是当时的文化中心,而且城市规模和布局也都具有领先地位。城市的布局是非常规则的矩形,西市和东市位于城内,东西大街将城市分成拥有宫城、衙署和贵族府邸的北半部分,而南半部分则是普通人居住区;沿着南北大街,分成36个里坊,东西大街则分成25个里坊,其中还包括两个大的市场。另外在城市里还建有40座官宅、5个皇子宫殿、7个公主宫殿[1]。这样规划清晰而又层次鲜明的城市面貌与乡村的随意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可以看到,卢照邻诗中所写的长安是“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啼花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令人眼花潦乱的城市意象纷至沓呈,却很难形成理性的、明晰的城市轮廓。在诗人笔下,长安的富庶与繁荣是令人激动和振奋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表现了都城的雄伟壮丽以及无可比拟的政治地位;“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卢照邻《长安古意》)[2]写出了大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奢侈淫靡;“红尘白日长安路,马走车轮不暂闲。唯有茂陵多病客,每来高处望南山”(张元宗《望终南山》),描绘了长安不同阶层人民的生活心态差异……城市市民以住宅为容身之所,其生活亦以城市中的各类建筑或建筑的延伸物为依托进行,都城的壮丽情形和各种生活方式都在各种物质空间中得以体现。乡村生活则分为两大部分:一是遮蔽风雨的栖身处,二是衣食之源的土地。这类地方绝没有城市那样的系统规划,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